新華社合肥10月27日電(記者 姜剛、吳慧珺)記者27日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獲悉,2003年以來,受益于淮河行蓄洪區及淮河干流灘區居民遷建等工程,沿淮河南、安徽、江蘇等地87萬人從“水口袋”搬至“安心房”,告別提心吊膽、懼怕洪水的日子。
據介紹,淮河行蓄洪區是防洪工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流域內現有洪澤湖、南四湖、高郵湖、駱馬湖等4處大型湖泊,設計總庫容209.6億立方米;利用湖泊洼地曾建成一批行蓄洪區,幾經調整,現有蒙洼、城西湖等14處干支流蓄滯洪區,總設計蓄滯洪量122億立方米;姜唐湖、壽西湖等13處淮河干流行洪區,充分運用可分泄河道設計流量的20%至40%。淮河流域正在實施行蓄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按規劃實施完成后,淮河行蓄洪區總量調整為21處。
為緩解行蓄洪區啟用與區內群眾生產、生活的矛盾,淮河流域各地在蓄滯洪區內實施安全建設,興建進退洪控制工程、莊臺、保莊圩以及撤退道路、避洪樓、預警報警系統等。2003年、2007年淮河大水后,實施淮河行蓄洪區及灘地移民遷建,累計安置河南、安徽、江蘇3省49萬人。2010年以來,淮河流域各地按照“政府主導、群眾自愿、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組織開展了淮河行蓄洪區及淮河干流灘區居民遷建,逐步將河南、安徽、江蘇3省居住在淮河行蓄洪區和淮河干流灘區設計洪水位以下以及行蓄洪區莊臺上超過安置容量的人口搬遷至安全地區,截至2019年年底,已累計安排遷建3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