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0月27日訊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決策部署,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進一步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中國銀行業協會在監管部門領導下,聯動地方銀行業協會積極發揮宣傳、組織、推動、督促作用,著力推進“百行進萬企”,綜合施策扶持小微企業,取得積極成效。
一、國有大型銀行:強化科技賦能與大數據運用,推出多種在線金融產品,持續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
中國工商銀行:宣城分行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響應行業協會“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倡議,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為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一是先后推出了多場景、純線上、信用類貸款產品,如稅務貸、用工貸、抗疫貸、跨境貸、結算貸等經營快貸。截止8月末,該行小微企業線上信用貸款余額達1.7億元,較年初新增0.7億元,信用貸款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8%。二是聯合市商務局、市稅務局、中信保安徽分公司采取“政府+銀行+保險”模式,開展對進出口企業金融服務支持,幫助轄區進出口企業應對新冠疫情,保訂單,穩市場。截止8月末,該行累計對進出口企業發放貸款2.6億元。
中國農業銀行:南陽分行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和使命,圍繞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以“百行進萬企”為工作抓手,主動應變求新,強力推進客戶經理隊伍建設、金融服務模式優化,實現了小微金融業務突破提升。截至9月中旬,該行普惠型小微企業法人貸款較年初凈增1.14億元。一是練隊伍,夯實根基。組建梯隊式客戶經理服務團隊,定期組織開展培訓會,提升營銷人員業務能力。對照客戶名單,明確任務分工,實行“團隊作戰”,同時落實信貸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大力提升一線信貸人員營銷積極性。二是盯重點,做優服務。以融資對接工作契機,加大“微捷貸”“抵押e貸”“鏈捷貸”“數據網貸”等一攬子產品應用推廣,落實各項政策要求,在去年基礎上,為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0.5個百分點。三是提效率,精準發力。加強與稅務局、工商局等政府部門的合作和數據對接,抓住信息源頭,全方位、多層次收集客戶信息,多維度篩選“白名單”營銷客戶,提高客戶營銷的精準度,為500余家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中國銀行:河北省分行自“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啟動以來,持續擴大融資對接覆蓋面,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面對疫情,該行利用“網融易”“中銀票E貼”等線上產品為小微企業提供貼心金融服務服務,持續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推動落地多項優惠政策,開通“綠色審批通道”,簡化流程、搶抓實效,最快一天完成業務組卷,兩天完成批復放款,短期內完成各類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授信項目18個,授信總額1.3億元,完成貸款投放0.8億元。河北某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疫情期間接到包括湖北武漢等全國各地的訂單超過5100萬元,急需資金支持。該行通過對接得知企業情況后,兩日內為企業快速辦理信用貸款300萬元,并為企業二次追加流動資金貸款400萬元,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截至8月末,該行已為名單內444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22.71億元,有效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中國建設銀行:廣東分行以平臺搭建和數據化經營為切入口,深化“百行進萬企行動”,在廣州市工商聯合會-企業互助平臺“穗企通”上線廣州市第一筆“惠懂你出海”項目,服務工商聯聯合會企業100余家。該行白云支行利用全國信易貸平臺,上線“惠懂你”“抵押快貸”“云義貸”等普惠產品,累計接單62筆,成功受理45筆,服務廣州地區小微企業31戶,授信金額4650萬元。同時,該行白云支行通過與白云區稅局、白云金控和白云區高新企業協會黨群結對共建的方式,發掘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最終扶持小微企業400余家,投放貸款超過4億元。
交通銀行:福建省分行進一步強化科技賦能與大數據運用,完善中小微企業金融信息化服務體系,借助福建省大數據信息庫,加強“金服云”平臺和紓困貸款推廣工作,解決中小微企業臨時性資金困難。該行在金服云平臺上面向福建全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布了包括普惠、公司、國際、零售等在內的19項優勢產品,涵蓋線上、線下、表內、表外各項業務,定制“小微貸款直通車”專屬服務通道,充分滿足各類小微企業客戶融資需求。截至8月31日,該行通過金服云平臺接收貸款申請企業273戶,授信審批通過120戶,授信總金額5.54億元。其中,累計發放紓困貸款60戶,金額3.41億元。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梅州市分行創新“小微易貸”產品,形成多層次產品體系,“貸”動小企業經營發展。該產品包含貢獻度、發票、稅務融資等模式,基于客戶在郵儲銀行存款、結算、代發工資、房產信息,增值稅開票信息,真實稅務信息等給予客戶核定授信額度。其中,稅務融資模式是根據納稅記錄對企業的經營能力及信用水平進行判斷,滿足一定納稅條件,即可為小微企業提供無需抵質押擔保的信用貸款,實現以稅換貸。同時,為更好地保證融資對接效果,該行與梅州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向梅州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意向授信人民幣伍億元,助力零售行業紓困解難、提振信心,全面推進企業復工復產達產。
二、股份制銀行:對接了解企業融資需求,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方案,緩解小微企業資金壓力
華夏銀行:上海分行積極響應銀行業協會“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倡議,根據企業自身情況給予差異化定價、個性化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提高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幫助企業尤其在疫情中受影響較大的企業共渡難關。截至8月末,該行已全面完成問卷一、二填報工作,初步達成合作意向企業97戶,累計授信12.9億元。其中,對百行進萬企名單中文化行業授信支持1.23億元。如該行在對接中了解到上海某文化公司抵押物不足,但有繼續融資需求的情況后,迅速由普惠金融部及大柏樹支行組成專項小組,上門了解企業融資痛點、研討融資支持方案,快速向該企業發放115萬元貸款,解企業燃眉之急。
中信銀行:滁州分行高度重視“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該行在對接過程中成功為滁州某水泥有限公司和某混凝土有限公司辦理1500萬元買斷型應收賬款轉讓業務(中企云鏈),滿足了客戶融資需求。在對接跟進中,該行了解到客戶有購買原材料的融資需求,迅速做出反應,為其精準配備該行信e鏈產品,在線辦理、手續簡便、幫助客戶緩解資金壓力、降低財務成本,有效滿足核心客戶與上游供應商之間的融資需求,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平安銀行:合肥分行依托總行數字金融服務平臺,上線標準化與深場景定制化“速微貸”產品,全方位推進“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一是落地標準化“速微貸”產品,為個體工商戶提供有效的融資渠道。該行深入一線“圈鏈會”,調研產業集群項下個體工商戶經營痛點,分析省內地市個體工商戶經營特征、交易習慣,了解金融服務需求。針對個體工商戶無納稅數據、發票不連續等實際情況,以“信用+征信”的方式,采集客戶其他行為數據,通過總行大數據風控平臺和自動化審批平臺,為個體工商戶提供7*24小時不間斷金融服務。二是打造深場景定制化“速微貸”產品,創新供應鏈融資模式,服務核心企業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在標準“速微貸”產品模型的基礎上,該行深入供應鏈場景與平臺,通過對接核心企業/平臺小微企業的歷史交易、線上訂單等供應鏈場景的交易數據,結合總行大數據征信平臺數據化解析能力和自動化審批平臺人工智能批處理能力,為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提供線上化、有針對性解決方案,實現客戶線上開戶、面簽,7*24小時貸款審批、放款。同時,密集走訪當地政府園區,開發區、核心廠商和平臺,加快產品模式批量復制,將模式審批、產品研發、系統對接等工作有機融合、同步推進,多快好省地為小微企業做好金融服務與支撐。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杭州分行成立無還本續貸中心,并在嘉興、紹興、溫州、金華、義烏、舟山、湖州、麗水、衢州等二級分行設立續貸分中心,專人專崗線上受理,為企業續貸業務提供便利。上半年,該行還為企業推出延期還本付息服務,累計為小微企業辦理延期還本近6億元,延期付息1202萬元。同時積極探索數字金融,開展線上金融服務直播,為小微企業介紹房抵快貸、科技快速貸等拳頭產品,并免費提供在線金融服務咨詢。該行針對受疫情影響,應收貨款無法按時到賬的舟山某水產公司的430萬元貸款,提供了無還本續貸服務,切實緩解了企業資金周轉壓力。
三、城市商業銀行:強化小微信貸知識普及,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主動減費讓利為小微企業“輸血活血”
柳州銀行:認真落實“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要求,結合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的方針政策,努力確保金融服務渠道不停頓、金融服務不降質、信貸支持不斷檔,及時為企業“輸血活血”。一是加大線上、線下信用貸款投放力度,對“百行進萬企”名單內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行業,通過線上“稅易貸 ”“小企稅貸通”及線下首貸寶、穩企系列貸款等組合產品,以“短、頻、快、純信用”的特點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助力小微企業復工復產。二是主動減費讓利,推廣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延期還款政策,向暫時遇到資金周轉困難、預計仍可恢復經營的小微企業提供相應的政策服務,著力減輕小微企業還本資金壓力;實施利率優惠,合理運用信用貸、貼息貸產品,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提升小微企業授信獲得感。三是金融支持小店經營發展,助個體工商戶恢復生機,以深挖首貸戶、延期還本付息、減費讓利等形式持續為當地個體工商戶“輸血供氧”,助力抗疫保供、復工復產。
日照銀行:結合兩項貨幣信貸政策工具,扎實開展“百行進萬企”工作。一是探索科技賦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推出微信公眾號“小微時貸”,梳理匯總國家與地方的小微企業政策、發布該行小微企業產品信息;推出線上“房抵快貸”“光伏貸”微信小程序,研發“估估價”等一系列便民工具,增強線上產品的便利度和競爭力;強化科技支撐,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建立風險定價和管控模型,提高客戶識別和信貸投放能力。二是用好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工具助企解憂紓困。作為日照市唯一一家獲得支小再貸款專用投放額度的法人機構,僅用12天完成8億元專用額度投放,累計投放支小再貸款21億元;通過制定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發放計劃,開展專項營銷活動,實施考核激勵等措施,推動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業務增長。三是多方位發力做實金融輔導,助企全面發展。疫情期間,該行派出業務骨干組成“四進”攻堅行動工作組入駐莒縣困難企業,一戶一策定制幫扶方案,助力擺脫經營困境;組織分支機構對二次融資對接企業建立預授信客戶臺賬,一對一服務,開辟信貸審批“綠色通道”,以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務滿足企業資金需求;發揮政府引導基金政策的撬動作用,與市新動能股權投資基金簽訂《投貸聯動合作協議》,強化“投帶聯動”品牌意識,協助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入駐日照基金投資項目庫,通過投貸聯動支持企業發展。截止9月末,該行累計對接企業9000余戶,“百行進萬企”名單內企業授信金額較年初增長11.84億元。
長安銀行:精心組織、多措并舉持續推進“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真金白銀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一把手”掛帥領導小組,制定工作實施方案,組織周密、措施明確、專人負責,全力推進對接工作。二是加大對接力度,逐戶明確了對接機構,按戶制定工作進度表,明確工作責任人,緊盯進度按周通報,及時跟進督導。三是大力推進線上金融服務,積極推廣無接觸、易操作的“長樂貸”“優稅E貸”等線上融資產品,滿足疫情期間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四是加大授信支持力度,截至9月末,該行累計為367戶小微企業辦理延期還本付息,涉及貸款20.59億元;共向195戶名單小微企業授信25.17億元,其中180戶已經用信20.55億元,為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穩健發展提供了及時有力的支持。
四、農村銀行機構:減費讓利,創新金融產品,以實際行動為小微企業提供精準幫扶
南通農商銀行:積極組織開展2020年“百行進萬企”升級擴面工作。該行創新推出“戰疫快貸”“復工閃貸”“民生保障貸”“優農助商貸”等小微信貸產品,針對暫遇經營困難的小微民營企業,提供續貸寶、無還本轉貸服務,累計發放無還本續貸58725萬元;針對抵押難、擔保難問題,推出“純信貸”“金貝互通貸”等線上線下信用類貸款產品,發放信用類貸款7899筆,7.59億元;針對企業擔保不足難題,推出“抵押+信用”組合貸,累計為46戶發放3.44億元。同時,該行設立3億元免息專項額度,提供最長達3個月的免息期。截至8月末,為首貸企業免息讓利53.34萬元。
瑞豐農商銀行:積極開展“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通過面對面了解企業需求、點對點幫扶企業成長,以最大金融力量幫助受困企業渡過難關。一是切實減費讓利,創新推出“復工復產貸”“小微續貸通”“無還本續貸”等產品;二是通過貸款展期、續貸等方式,從利率優惠、客戶準入、融資額度、貸款期限等多角度進行優化,徹底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如第一時間提供3000萬防疫再貸款,用于浙江紹興某石化有限公司無紡布等防疫物資生產;為紹興某阻燃制品有限公司發放貸款1000萬元,幫助企業每年節省利息支出20多萬元,切實緩解企業經營的壓力。截止9月底,該行已成功對接企業8634家,為1684家企業授信115.06億元,已為1634家企業發放貸款70.44億元。
青田農商銀行:深入推進“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增量、擴面,引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幫助企業緩解因復工復產延期、開工率不足造成的流動性困難,以實際行動落實“六穩”“六保”政策。一是深入開展“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對接縣域內企業351戶,累計發放小微貸款38億元,惠及6966余戶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二是創新推出“置業貸”“復工助產貸”“復工追產貸”等復工系列產品,發放首筆小微企業線上貸款---小微易貸稅銀貸。截至9月末,累計發放創新類貸款2.65億元。三是減費讓利精準幫扶。通過下調小微企業融資利率、推行減免息政策,推動中小微企業LPR平均貸款利率下降139個基點,累計為小微企業減輕財務負擔2000萬元。截至2020年9月末,該行貸款較年初增長23.54億元,增速達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