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
10月24日,“決戰決勝譜新篇·文化扶貧在行動”陜西脫貧攻堅網絡紀實傳播活動正式啟動后,該活動采訪團先后走進咸陽市茯茶基地、永壽縣云集生態園等地進行采訪,了解咸陽市文化扶貧取得的成效。
“我們希望讓沒有好田、好地、好體力、好智力和銷售能力的最艱難的貧困人群獲得有尊嚴的勞動收入。”咸陽涇渭茯茶有限公司董事長紀曉明介紹道,自涇渭茯茶在漢中市西鄉縣成立農業精準扶貧試點,承擔起西鄉縣峽口鎮等鎮的572戶貧困茶農的脫貧任務開始,涇渭茯茶成立了由56人組成的“精準扶貧工作組”,用心用情幫助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據了解,2019年,咸陽涇渭茯茶有限公司各類茶葉收購款共計2000多萬元人民幣,支付貧困戶茶葉款542萬元人民幣,支付貧困戶勞務報酬30.39萬元人民幣,通過簽訂產業精準脫貧黑毛茶加工協議,使823戶貧困戶脫貧,超額完成了約定目標。“傳承歷史文化、復興茯茶產業”,在該公司的堅持與帶動下,茯茶已成為咸陽市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脫貧致富的特色優勢支柱產業。
在咸陽市永壽縣云集生態園,永壽縣甘井鎮紅巖村村民呂選紅對參訪團說道:“最主要的感受就是兩個字‘踏實’,我再也不用為務工而發愁了,現在每個月的工資能有3000至5000元?!?2歲的呂選紅,目前在咸陽市永壽縣云集生態園做柿子園的后勤工作,“家門口”的崗位帶給了他穩定且有保障的新生活。
據云集文化旅游發展公司副總經理馮敏介紹,云集生態園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初步形成了以柿子產業鏈為主導的多元化發展格局。園區累計投資逾1.2億元人民幣,年安排就業崗位120個,帶動貧困戶406戶,累計分紅105萬元人民幣,戶均年新增收入3000至6000元人民幣。截至目前,該園區固定員工251人,其中當地員工200人,貧困勞動力80人。同時,園區每年季節性用工達10000人次,年勞務支出300萬元人民幣,有力帶動當地群眾就地就近增收致富。
除了發揮文化企業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永壽縣還在各鎮辦建成了綜合文化站或分館,建成縣級美麗鄉村示范村74個、村級文化服務中心157個、“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村10個、村鎮道德講堂164個、鄉風文明一條街91個、農家書屋157個,將特色產業與特色旅游有機結合,不斷提升自身旅游品牌知名度,助力鄉村振興。
文化是民族生存發展之基,是脫貧攻堅動力之源。咸陽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深厚的積淀,賦予了這塊土地得天獨厚的精神財富和深沉持久的強大力量。接下來,咸陽將繼續以文化人、以文強志、全民動員、苦干實干,以眾志成城的磅礴之力走出智志雙扶、產業振興的脫貧新路。(文 張瀚方 編輯 馮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