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0月23日訊 (記者 楊暢)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于10月21日-23日在京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全球變革下的金融合作與變革。
多位監管部門人士和專家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強調了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肯定了金融科技在數字化轉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還談到金融科技發展也帶來一些新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網絡安全、數據隱私、寡頭壟斷等風險挑戰,確保市場公平和金融穩定。
所有金融機構都要抓緊數字化轉型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會上談到:“當前我國金融供給不平衡、不充分與金融需求多層次、多樣化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實現金融的普惠性目標,還需要做許多工作,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發展大型、超大型金融企業,也要培育中小型金融機構;既要有綜合性的一站式機構,也要有特色化的專業機構。不同類型的金融主體堅守定位,取長補短,相互競爭。所有金融機構都要抓緊數字化轉型,唯有如此才能切實提高服務大眾的能力。”
關于金融科技發展和監管方向,郭樹清表示:“我國金融科技應用在許多方面已處于世界前列。我們將繼續支持金融科技的發展,優化客戶服務體驗,提升服務效率。密切關注和評估科技革命對金融業的影響趨勢,并做好前瞻性部署安排。在監管方面也要加大科技運用,提升監管效能。當然,金融科技發展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必須高度重視網絡安全、數據隱私、寡頭壟斷等風險挑戰,確保市場公平和金融穩定。”
科技公司誰占有了大數據誰就占有了優勢
關于金融科技的發展重點,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談到:“金融科技和我們所說的新的科技,可用‘ABCDE’概括,“A”是指人工智能,“B”是指大數據,“C”是指云計算,云存儲,“D”是指的分布式記賬,或者是區塊鏈,“E”是電子商務。在“ABCDE”里面都有金融科技的應用,在上述五項中,誰最重要呢,我想是大數據在“ABCDE”中是最重要的,因為大數據是所有這些科技的支點,也是金融服務的基礎,我們說人工智能也好、云存儲也好,還有分布式記賬、電子商務,其實都是離不開大數據。“
易綱強調:“科技公司誰占有了‘ABCDE’,特別是其中的大數據,誰就占有了主動權,誰就占有了優勢。這些科技的發展和大數據的運用,都推動了整個金融業向著數字化的方向轉型。”
數據安全保護刻不容緩
多位監管部門人士在肯定金融科技對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起重要推動作用的同時,也談到了該領域快速發展伴隨的網絡安全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2020金融街論壇暨成方金融科技論壇上表示:“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在創新金融產品、再造業務流程、提升服務質效的同時,也改變了金融運行機理,加大了風險防控難度,金融創新發展面臨新形勢與新挑戰。”
范一飛強調了數據安全保護的重要性,他強調:“金融科技重新定義數據價值,改變數據管理方式。從以物理網點為主的人工方式,到以互聯網、智能終端為主的自動方式,數據采集手段更先進、渠道更多元、維度更豐富,金融數據資源呈爆發式增長。越來越多的數據傳輸從內部專網轉向互聯網,大量敏感信息直接暴露在開放網絡環境下。與此同時,部分消費者和金融機構數據保護意識相對不足,對數據泄露環節和危害認識不到位,而不法分子竊取數據的手段卻不斷翻新,從面對面誘騙到遠程網絡攻擊,從木馬病毒到短信嗅探,個人隱私泄露等安全事件頻頻發生,甚至危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關于金融混業經營,范一飛認為:“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混業經營更加普遍,多種業務交叉融合,導致風險交織復雜、難以識別、外溢加劇。從傳染性來看,不同業務相互關聯滲透,跨界混業更加明顯,單個市場風險可能沿著資金鏈、擔保鏈擴散到多個市場,越界傳染性提升。從傳導性來看,業務流轉變為信息流打破了風險傳導的時空限制,個別機構風險在“蝴蝶效應”和“羊群效應”疊加作用下迅速外溢,風險傳播速度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從隱蔽性來看,一些金融科技創新產品粉飾包裝,增加了金融監管界定和識別的難度,使風險隱蔽性增大。業務交叉風險對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穩健經營提出更高要求,給金融管理部門穿透式監管、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帶來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