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市是陜西省96個有脫貧攻堅任務的縣(區)之一,全市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7萬戶4.9萬人、貧困村52個。脫貧攻堅戰以來,彬州市認真落實中、省、咸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決策部署,領導帶頭深入一線,“八辦三組”各盡其責、“四支隊伍”盡銳出戰、“八個一批”幫扶措施精準落實,脫貧攻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2014年至2019年全市實現1.28萬戶4.73萬人脫貧、5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由15.69%下降至0.46%,連續多年在陜西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位居全省前列,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
貧困人口收入脫貧達標。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2406.06元增加到2019年的7811.9元,貧困人口收入全面達標,吃飯、穿衣問題得到切實解決,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貧困群眾“三保障”和安全飲水目標全面實現。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義務教育入學率、達標率均達到100%,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建立了各學段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信息庫”,貧困學生資助政策全面落實。全市4.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參加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政策落實到位,“先診療后付費”及一站式結算實現全覆蓋。推行“1+1+1”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組建295個家庭醫生團隊,為全市貧困群眾提供個性化簽約服務。全市156個行政村衛生室均達到標準化建設要求。“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專項資金2.2億元,新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12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170戶4365人;2014年以來實施貧困戶農村危房改造1378戶。大力實施安全飲水項目,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40處、實施改擴建供水工程23處。
農村基礎設施徹底改善。投資1.04億元為52個貧困村修筑水泥路124.23公里、砂石路22.59公里,維修水毀道路0.08公里,盤山生產路0.47公里,排水渠42.42公里,投資4385萬元實施了“油返砂”工程104.9公里,全市156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組組通水泥路或瀝青路。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動力電和寬帶網絡,電力入戶率達到100%。156個行政村全部通客車。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進展順利,建成并投入使用衛生廁所11397個、衛生污水免沖生態公廁4個。在孤獨老人較多的村建成“便民餐廳”68個,為他們集中做飯、洗衣。52個貧困村全面建成“愛心超市”。
產業就業穩步推進。全市累計投入產業扶貧到戶資金1.5684億元,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701筆5471.29萬元,扶持貧困群眾建設果園,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全市1.28萬戶有勞動能力和產業發展意愿的貧困戶,全部實現了短、中、長期產業全覆蓋。市本級財政列支產業扶貧資金6030萬元,扶持各類產業項目136個,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全市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全面落實“每人一畝果”,95個行政村建成“一村一園”,52個貧困村“一村一園”全覆蓋,成立了11個產業托管服務中心,村集體產業園管理運行不斷規范。成立扶貧互助資金協會72個,吸納貧困群眾入會,帶動群眾增收。通過開發特設公崗、公益專崗、組織轉移就業、引導自主創業、建設社區工廠(扶貧車間)和就業扶貧基地等形式保障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目前,一戶一項長效產業、一戶一人穩定就業、一村一個集體產業園、一鎮一個龍頭企業、有特色主導產業的全市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為應對疫情影響,制定了《應對疫情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支持產業就業十七條措施》,通過進一步支持產業發展、開發防疫公崗安置勞動力,確保貧困群眾生產生活不受大的影響。
消費扶貧有序開展。啟動開展了“消費扶貧月”活動,全市設立消費扶貧專區1個、專店3個、專柜3個,組織4所學校與專店簽訂供貨協議,在廣東、湖北設立彬州市扶貧產品銷售專區和直營店。通過市委書記市長直播代言、網紅現場直播、第一書記超拼網扶貧助農、扶貧干部開網店等方式積極推介銷售扶貧產品,組織扶貧產品“八進”活動,定向直供直銷機關、學校、醫院、企業等單位食堂和社區、大型超市、農貿市場、旅游景區,不斷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組織參加了在涇陽縣龍泉公社、禮泉縣袁家村召開的咸陽市扶貧產品展銷會,咸陽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授予彬州市4戶企業為咸陽市扶貧龍頭企業,5家合作社為咸陽市扶貧示范合作社。
問題整改扎實有效。對各級檢查、督導、考核、調研反饋問題全面認領,舉一反三開展排查整改,制定了《彬州市脫貧攻堅問題排查整改工作導引》,嚴格落實“問題-臺賬-措施-時限-驗收-銷號”閉環管理要求,確保各級反饋問題排查到位,整改清零。同時,在積極整改各級反饋問題基礎上,日常工作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持續開展自查整改,形成“發現問題-完善制度-再發現問題-再完善制度”的良性工作格局,先后開展了“四個再來一遍”、脫貧攻堅“大培訓、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百日行動、扶貧專項資金內審、扶貧領域存在問題集中排查整改等問題自查整改活動,全面排查脫貧攻堅存在問題和短板弱項,目前,排查出的存在問題和短板弱項、薄弱環節全部整改到位,完善到位。
長效機制全面建立。按照長效機制建立工作要求,圍繞“常用才能常新,常新才能常效”工作思路,遵循“一綱多目、層類分離”基本原則,聚焦脫貧成效鞏固提升,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探索總結,全市建立了具有彬州特色、覆蓋脫貧攻堅全領域的“6+2”脫貧攻堅長效機制體系,形成了“基本穩定、定期更新”的長效機制自身完善制度。目前市級層面健全完善長效機制8類226項,分別為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60項、穩定增收的帶貧益貧機制33項、扶貧資產管理機制21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運營管護機制18項、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機制11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30項、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機制6項、其他方面機制47項。鎮村層面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落實落細,鎮級層面建立長效機制8類552項,村級層面進一步細化落實,確保各類機制落實到項目、責任到人。
干部作風切實轉變。按照面上工作常態化督導,重點工作集中督查,單項工作重點督戰和嚴格考核的“三督一考”工作機制,市級領導率先垂范,全市各級干部按照領導一線指揮,方法一線研究,措施一線落實,問題一線解決,干部一線培養,作風一線檢驗“六個一線”工作法,現場指導工作,現場解決困難,現場整改問題。堅持在脫貧攻堅一線鍛煉干部,先后提拔重用脫貧攻堅一線干部108名,形成干部選拔任用向脫貧攻堅一線傾斜的鮮明導向,有效調動了干部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的積極性。扎實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全力推進“以案促改”工作落實,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得到全面整治。(袁相龍 通訊員 林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