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象征著希望,更代表年終歲末的沖刺收獲。
帶著對脫貧攻堅事業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中國人壽財險充分發揮保險功能作用,精準施策,多措并舉,擎起國企責任擔當,奏響中國人壽財險助力脫貧攻堅時代強音,譜寫鄉村振興華美篇章。
守基點:立足保險本業,全面構建風險“防護網”
有資料顯示,目前保險業已初步建立起三種保險扶貧體系,即以農險為核心的保險扶貧保障體系,防止貧困農戶因災返貧致貧;以大病保險為核心的人身保障體系,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情況的發生;以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為核心的保險扶貧增信體系,推動信貸資源向貧困地區投放,助力產業扶貧。
立足打造三大扶貧體系,中國人壽財險已全面布局農險、責意健險、信用保證保險、財產險等領域,編織了一張全風險保障“大網”。
在服務“三農”、助力扶貧過程中,中國人壽財險創新賦能、科技加持,發力有為。在產品創新上,不斷擴大保障品種、升級保險責任并優化承保方式,全力助推當地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在科技賦能上,種植險試點推廣以“星聯網”、“氣聯網”、“視聯網”三網聯動為依托的地面遙感技術;養殖險試點生物特征AI識別技術,實現精準承保理賠;林業險則探索森林防火衛星監測系統,提升預警能力。此外,在深度貧困地區加大基層服務體系建設力度,持續推進鄉、村兩級保險服務站點建設,破解最后一公里服務瓶頸,力爭實現“網絡到村、服務到戶”。
在責意健險領域,中國人壽財險主動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打造“區塊鏈精準扶貧”模式,大力開展民生保險服務。全面整合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民政救助、二次報銷等,在部分地區成功構建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平臺,讓患者出院時實現醫療費用“一站式”即時結報,實行“先診療,后付費”。
在信用保證保險方面,中國人壽財險精準對接產業脫貧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融資保險需求,探索開展“政府+銀行+保險”、“銀行+保險”、“保證險+農險”等多種模式的貸款保證險扶貧業務。截至2020年9月底,累計承保473戶貧困戶和13家帶貧企業,累計支持融資金額1.7億元,通過帶貧企業的產業扶貧模式帶動130戶貧困戶就業。
在財產險領域,建立業務扶貧定期推動跟蹤及數據報送工作機制,從豐富產品供給、政策傾斜支持、數據精準統計等多方面加大扶貧業務支持力度。同時,重點聚焦“三區三州”,針對深貧地區貧困家庭差異化保險需求,加大扶貧專屬產品開發支持力度。
抓重點:投身定點幫扶,助力貧困區脫困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中國人壽財險在全國建立了120余個幫扶點,累計派出幫扶干部220余人,累計投入資金8684.38萬元、引進扶貧資金5876.77萬元、幫扶項目243個、購買貧困地區農副產品超過2000余萬元,共計幫助30961戶、132181人脫貧。
2016年4月,中國人壽財險開啟了對廣西天等縣的對口幫扶工作。天等縣地處偏遠,經濟基礎薄弱,人均耕地面積少之又少,全縣貧困村多達50多個、貧困戶兩萬多戶。
面對這座難攀的“大山”,中國人壽財險鉚足勁,不斷探索幫扶路徑和方法,披荊斬棘勇攀高峰。
從方向上,堅持“輸血”與“造血”結合、扶貧與扶智并舉,利用金融保險優勢轉化為助推脫貧攻堅勝勢,盤活天等縣養殖產業資源,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在實踐中,積極創新扶貧項目,搭建起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扶貧模式。如,推行“致富能人+貧困戶”的幫扶模式,實施光伏發電項目,緊抓天等教育事業發展,按下科技扶貧“快捷鍵”,利用消費扶貧模式幫助貧困戶通過國壽i購電商平臺推銷農產品等。
養牛產業是天等縣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在牛投保、理賠業務中,“牛臉識別術”創新技術的開發使用,激發了當地養殖戶養牛積極性。通過此技術應用,工作效率與精確度顯著提高,每頭牛投保時間從10分鐘減少到了2分鐘。截至2020年5月,共理賠1212頭牛,總賠付資金595萬余元,解除了貧困戶養牛的后顧之憂。
據了解,為有效帶動當地人民群眾就業,2017-2020年,中國人壽財險共投入520萬元用于種養專業合作社、養殖示范點、養殖小區及對應的儲料房消毒房等設施建設,支持特色種養產業扶貧項目35個,建設養殖小區57個,帶動貧困戶412戶。2018-2020年,中國人壽財險擴展投入125萬元,相繼援建各類扶貧車間18個,截至目前,帶動就業人數過萬人,幫助貧困戶通過就業實現真脫貧、脫真貧。
如果說,“扶貧車間”概念的引入為當地人民群眾提供了生產生活保障,“國壽扶貧貸”則給當地中小企業吃上了安心丸。該項目由中國人壽集團公司向天等縣捐助“扶貧貸”專項資金,地方政府將此專項資金以及追加的財政投入,放到具有政府背景的地方擔保公司作為“扶貧貸”貸款專項資本金。在此基礎上,中國人壽集團成員單位廣發銀行對地方政府推薦的具有“帶貧益貧”效果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支持,中國人壽財險提供信用保證保險,有效化解了地方政府直接撥款幫扶中小企業的投資風險,形成敢投敢貸、能收能回的幫扶新機制。
此外,中國人壽財險努力破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難題,2016—2019年,為天等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車間人員、2014-2014退出戶、扶貧干部提供人身意外險保障近43萬人次。
扶貧之路上,扶貧干部們付真心,扶真貧,努力為當地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如中國人壽財險派駐天等縣東儀村駐村“第一書記”黃華卿,立足貧困地區實際,認真履行職責,扎實開展扶貧工作,2020年6月被中國金融工會全國委員會授予“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榮譽稱號。
層出不窮的精準施策下,中國人壽財險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數據顯示,2016年-2019年,全縣共摘帽貧困村50個,脫貧人口88289人。脫貧戶數和人數分別達到91.5%和95%,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1.51%。2020年5月9日,該縣順利通過自治區考核,達成了摘帽出列任務。
攻難點:聚焦三區三州,精準助力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進入最后的決勝階段,深度貧困地區成為扶貧攻堅最難拿下的“高堡”。
中國人壽財險自覺把“三區三州”作為扶貧的主陣地,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甘肅、西藏等深貧地區所屬機構,在人力、財力、物力方面都持續加大支持力度。
以新疆為例,在政策支持方面,自2014年開始,中國人壽財險新疆分公司積極響應自治區政府號召,在中國人壽財險總公司的指導和支持下,陸續組建“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隊趕赴疏勒縣巴仁鄉(3)村等貧困村開展幫扶工作,入戶走訪、采集貧困戶信息數據,把扶貧對象摸清搞準,確保扶貧精準到位。
在資金支持方面,中國人壽財險為當地貧困地區積極爭取到庭院經濟及庭院整治項目、鄉村美化亮化工程、衛星工廠、農機合作社、小巴扎一條街等扶貧項目1918.4 萬元的政府專項資金支持,不斷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基礎設施條件。此外,還投入60萬元支持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牙哈鎮團結社區“幸福大院”改(擴)建。
在業務支持方面,中國人壽財險率先在貧困縣喀什地區葉城縣開辦“棉花+期貨”保險試點,進一步完善棉花價格補貼機制,保障棉花實際種植者基本收益。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公司共承保5041戶次皮棉約26804噸,賠款達1.53億元。除棉花外,還在部分地區開辦了地方政策性小宗特色林果業保險項目、羊養殖保險、小麥制種保險(深貧保產品)、開發扶貧專屬的肉鴿養殖保險等。
截至目前,在中國人壽財險的幫扶下,巴仁(3)村和喀勒塔蘭桿(8)村,已成功實現脫貧摘帽,其余4個扶貧幫扶村也將在今年底實現脫貧出列。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截至2020年6月,中國人壽財險已在“三區三州”深貧地區設立地市機構18個、縣區機構49個,累計派出掛職干部91人,累計投入扶貧資金768萬余元、幫助引進資金274.61萬元、幫扶項目52個,累計幫助“三區三州”3424人脫貧。
出實招:創新扶貧模式,注入“金融+”扶貧新動能
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下,智慧保險新紀元已經來臨。如何將科技、數字化引入扶貧工作開花結果,對于保險人來講是一道重要的命題。中國人壽財險很早便開啟了科技賦能公益扶貧的思考與探索。
以區塊鏈之于扶貧工作的探索為例。為破解貧困人口投保難、理賠時效慢、公益扶貧數據公開性無法實現等問題,中國人壽財險不斷優化創新互聯網保險扶貧模式,積極探索“互聯網+精準扶貧”業務合作創新,立足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互聯網前沿技術,對各流程節點進行了線上化開發,為貧困戶投保理賠帶來了極大的便捷性。
據中國人壽財險介紹,采取區塊鏈技術框架進行系統對接,所有承保、理賠數據均可實時上傳公鏈,所有扶貧資金流向高度透明可追溯,真正實現了保險同精準扶貧的有效結合。
例如,2017、2018年,中國人壽財險分別推出的“頂梁柱”項目、“加油木蘭”項目皆是針對特定人群、特定保障范圍進行的保險扶貧,并均將區塊鏈技術融入其中。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壽財險區塊鏈精準扶貧項目開展至今,已為云南、四川、新疆、內蒙古、陜西等15個省共計64個貧困縣570余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了4717.05億元的風險保障。截至2020年6月,累計理賠人數85523人,賠款支出超過1.3億元。
毫無疑問,“區塊鏈精準扶貧項目”已成為中國人壽財險扶貧工作的一張亮眼名片。而作為貧困人口增收、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的根本之策,產業扶貧模式的創新引人關注。近年來,中國人壽財險在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倉山鎮積極探索“金融+”扶貧新模式,成功打造了五位一體的“蒼山扶貧模式”。
具體來看,2018年9月,中國人壽財險四川省分公司聯合廣發銀行,在德陽市中江縣倉山鎮打造了“生豬規模養殖扶貧產業園”。倉山鎮黨委、政府通過對全鎮貧困戶貧困人口深入排查,選取了100戶因病、因殘致貧,且大部分年事已高的老、弱、病、殘特困戶(涉及人數295人)參與到項目中。項目總投資500萬元,其中政府投入扶貧資金350萬元,廣發銀行提供總額150萬元的貸款,中國人壽財險德陽市中心支公司則承擔了該項貸款資金利息,為特困戶解決了貸款難、無力償還利息的難題。
該產業園自2019年4月竣工投入使用以來,已實現年出欄生豬4000余頭,首年就為100戶特困戶每戶增收3000元。同時,項目運營5年后,村建公司每年還將實現不低于20萬元的經濟收入,能夠繼續用于本村的基礎建設、支持產業發展以及幫扶因病因災致貧返貧的困難家庭,有效解決村集體經濟“空殼”問題,從而持續壯大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人壽財險表示,該模式成功實現了“政府扶持+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金融企業+貧困戶”五位一體的持續性“造血式”扶貧,為當地脫貧致富筑牢產業根基。
謀未來:建立長效機制,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在向貧困宣戰中,中國人壽財險響鼓重槌,一鼓作氣。在下一輪新的助推鄉村振興征程中,中國人壽財險同樣不會缺席。
日前,中國人壽財險發布了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安心333”行動計劃。該行動主要包括助力“三業”、服務“三農”和關愛“三生”等三大板塊,涵蓋支持特色產業、幫扶重點企業、帶動勞動就業、構建農業普惠保險體系、提升農村保險服務能力、增強農民各類風險保障、保障農業生產、關心農戶生活和關注生命健康等九個方面內容,將為廣大貧困地區群眾帶來覆蓋廣泛、保障全面的綜合化保險服務,并形成長效幫扶機制。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正如中國人壽財險黨委書記、總裁劉安林所說,“助力脫貧攻堅是公司當下最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國有企業的屬性決定了我們在這個關鍵時刻必須要站出來,沖上去,攻下來”。
未來,中國人壽財險將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發展引領,愿隨黨之步伐、愿擔國之大任、愿獻己之力量,愿為農之保障,為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貢獻中國人壽財險的智慧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