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三連陽后A股再度陷入分化調整之中。對于市場短期波動,經歷過牛熊市考驗的專業投資人多數表現很云淡風輕,“不以漲喜不以跌悲”也是優秀基金經理的共性。13年從業經驗的成長投資大咖歸凱就是一位著眼長期、淡化波動的長期成長主義者。
Wind數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13日,歸凱任職滿一年以上的嘉實新興產業、嘉實泰和、嘉實增長在其任職以來回報均已翻倍。其中從2016年3月開始管理的嘉實泰和期間回報176.26%,今年也橫掃金牛獎和明星基金獎;從2018年12月任職不到兩年的嘉實新興產業期間回報高達168.77%,今年更獲得基金業三大獎項大滿貫,榮膺金牛獎、明星基金獎和金基金獎。嘉實增長在歸凱的管理下,延續著輝煌,自2003年7月成立來上漲2639.11%,17年26倍,歸凱任職期間回報124.11%。
12字方針:“先質量,后估值”,“先長期,后短期”
分析歸凱屢創佳績的緣由,與其投研背景密切相關。歸凱是學霸出身,清華大學經濟學碩士,擁有13年證券投資經驗,10年資金管理經驗。2006-2009年擔任國都證券研究所傳媒行業研究員,2010-2013年任國都證券自營部股票投資經理,2014年加入嘉實基金,先后任機構投資部QFII專戶投資經理、股票投資部GARP組基金經理,現任嘉實基金成長風格投資總監、股票投決會委員。
任何投資人的方法論和能力圈都是逐步形成的,歸凱從券商自營到公募基金,從做QFII到管理公募基金,在投資實踐中不斷地歸納總結,借鑒各類投資流派和投資大師的理論,最終形成真正屬于自己的,和自己性格特質契合的投資框架或方法論。
歸凱將自己的投資方法論總結為12個字:“先質量,后估值”,“先長期,后短期”。在他看來,要想選出一個能實現超額收益的股票,公司質地遠比短期估值更重要。評估一個公司未來是否有價值,要從公司中期可預測的動態PE或現金流折現角度,來看其隱含的投資回報率是否有吸引力。
在基金的投資布局中,歸凱始終堅持成長為主、價值為輔的投資風格,從商業模式、競爭優勢、產業趨勢三大維度出發精選優秀個股,以更長投資視野布局于能夠持續提升內在價值的優質公司。
在組合操作上,歸凱一般將持倉分為兩類:以具備長期價值成長特征的股票作為戰略性資產,階段性成長特征的股票作為戰術性資產。以股東心態做投資!努力賺業績成長的錢,較少參與風格或主題輪動。除非面臨系統性風險,否則不做大的倉位操作,主要靠調整持倉結構應對市場風格變化。
據Wind數據統計,嘉實新興產業和嘉實泰和持倉的行業配置,長期偏好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電子、計算機、傳媒,同時也會配少部分家用電器、食品飲料、通信、非銀金融、電氣設備等,相對分散的基礎上適合集中,這也是控制回撤的原因之一。
后市布局:兩大線索、四大投資方向
展望后市,歸凱對A股市場中長期持樂觀態度,認為中期成長風格有望總體占優,結構性機會顯著。由于海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經濟仍面臨巨大壓力,受此影響,雖然中國經濟復蘇趨勢明確,但仍處于弱復蘇態勢,國內流動性暫難顯著收緊。
從中長期維度看,隨著國內金融市場打破剛兌、房地產大周期見頂、居民資產再配置需求將有利于股票市場。雖然市場漲幅較大后不排除階段性震蕩盤整,但中期看市場仍處于積極可為階段。
歸凱介紹,未來主要關注兩大投資線索和四大投資方向,重點尋找科技、大消費、大健康、先進制造四大領域的核心資產。在投資線索上,首先是讓“消費者生活更美好”的互聯網、智能汽車、醫療服務、食品飲料、免稅、游戲視頻、家居可選消費,以及讓“工商業運行更有效”的軟件信息化、工控智能化、檢測服務、新材料的細分優質行業機會。
10月26日,歸凱又將帶來他的全新力作:嘉實核心成長混合型基金。這只基金仍將延續歸凱的成長投資方法論,將通過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個股進行自下而上的選擇,積極尋找長期業績大幅超預期的優質公司,在具備合理安全邊際時,作為組合的長線資產配置,同時結合行業配置情況適度進行均衡,構造和優化組合,謀求組合資產的長期穩定增值。在定性方面,主要從商業模式、競爭優勢、產業趨勢三個維度出發,以長期的投資視野投資于能夠持續提升內在價值的優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