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柯
節后A股稍微有起色,很多人開始憧憬牛市。但牛市還沒有來,巨無霸IPO卻一個接一個。繼金龍魚在創業板IPO發行上市以后,東風汽車又將登陸創業板。于是,投資界的朋友圈開始調侃:此次牛市是橫向做大市值的牛市,不是縱向做高股指的牛市。
從宏觀角度看,中國有數以億計的企業,市場經濟運行不過四十年左右,在發展的過程中肯定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中國的企業很多,但擁有健全的現代管理制度的企業很少,上市公司數量占總企業數的比重非常小,直接融資在整個社會融資中的比重也不高。因此,A股從設立之初就以融資為主,為國企減負,為銀行分憂,現在是為全社會降低財務成本分憂。目前A股總市值不足GDP總量的77%,發達經濟國家這個比值都在100%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50%。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將A股的市值做到與GDP等同完全是可行的,先做大再做強,理論上是沒有錯的。
但是,A股與全球發達資本市場又不一樣,它是一個存量資金池與銀行資金體系涇渭分明的市場,是一個未向全球資本全面開放的市場,簡單說就是供求不均衡的市場,一方面亟待上市的企業很多,但能承接的資金捉襟見肘。這樣一個市場,要想讓國內優質企業實現融資都很困難,還可能面臨阿里、騰訊這些海外巨無霸的回歸,確實有點勉為其難。很多人一直認為A股的流動性有“九條命”,是抽不干的活水,事實是這樣嗎?為什么白馬牛股不斷閃崩?資金決定價格走勢,再牛的資金鏈也有難以為繼的時候。
事實上,不僅市場沒有多少活水,僅有的存量資金也面臨各種折騰。比如金龍魚與東風汽車創業板IPO,它們怎么能與創業板沾上邊呢?A股目前有上海市場主板、上海市場科創板、深圳市場主板、深圳市場中小板、深圳市場科創板,各板塊到底該承接什么樣的企業,讓很多人傻傻分不清。如果再扯遠一點,還有一個B股市場,還有新三板轉板問題,七八大板讓投資者應接不暇。
當然,市場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金龍魚和東風汽車登陸創業板。一是創業板因為注冊制改革交投過于活躍,所以需要巨無霸來威懾一下投機資金,給市場降溫。二是像東風汽車這樣在H股上市的企業,股權結構比較復雜,創業板已經開始實施注冊制試點了,很多主板上市的阻礙都迎刃而解。而這兩家公司似乎又不具備科創板上市的基本面條件,所以先在創業板上市,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初衷是好的,我們都希望能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但現在的問題不是再開幾個板的問題,也不是各個板去搶上市資源的問題,而是怎么解決一二級市場割裂的問題,怎么調和投融資關系的問題。海外成熟資本市場的總市值是比GDP高很多,但它們能給投資者帶來穩定的投資回報,能“牛長熊短”,所以投資者心甘情愿以投資的心態為融資做貢獻,讓自己的賬戶升值。A股現在最應該做的是放水養魚,實現投融資的良性循環,這樣才能在發展中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