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尾分化巨大 業績排名后5%基金差在哪
□本報記者 萬宇 徐金忠
2020年無疑是公募基金大年,但是在一片漲勢之中,仍有基金產品業績表現不給力。前三季度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首尾分化巨大,相差超過100%。行業內有一種說法:永遠不要輕視排名后5%的基金經理,他們可能只是運氣不好、押錯了方向。
事實情況又是怎樣的呢?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前三季度業績排在普通股票型基金后5%的基金中,港股、量化成為了多只產品共同的特點。排名后5%的基金,今年以來確實存在產品設計、投資范圍等“運氣不佳”因素,但與此同時,也有基金在結構性行情中明顯跑偏,并缺乏糾正的決斷力。
共同特點明顯
Wind統計顯示,在512只可統計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截至第三季度末,有463只基金獲得正收益,其中收益率最高的廣發高端制造A今年前三季度的收益率達95.68%。但仍然有47只基金今年前三季度未能取得正收益。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后發現,前三季度業績排在普通股票型基金后5%的基金中,港股、量化成了多只產品共同的特點。
具體來看,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整體表現遜于A股,恒生指數跌幅超過10%,不少重倉港股的基金今年表現不盡如人意,在主動股票型基金中,今年前三季度業績排名最末位的一只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10%,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均為港股。此外,還有多只基金名稱中帶有“港股通”字樣,其重倉股中都不乏港股,甚至多只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全部是港股。同時,業績排名后5%基金產品中,多只基金的名字中也包含量化,比如“港股通量化”“創業板量化”等。
混合型基金的情況是,今年前三季度收益率排在后5%的基金中,不乏一些長期業績優異,由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不過這些大多是今年市場高點時成立的新基金,成立時間較短。但在成立時間超過三個季度的產品中,觀察基金產品的持倉可以發現,一些基金因重倉行業集中在金融、地產、建筑等行業,前十大重倉股中,大多數標的今年以來的漲幅較小甚至沒有實現正增長,導致基金排名靠后。
比如某金融地產方向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只有一只今年股價獲得正增長,該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8%。還有一只全行業基金重點持股集中在銀行、保險、券商等金融板塊,雖然也配置了消費、醫藥等行業,但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未能實現正收益。此外,一些基金因重倉持有的行業以及公司受到疫情影響,比如機場、航空、電影等,這些行業表現不佳同樣拖累了基金的業績。
與主動股票型基金情況類似,混合型基金中今年前三季度收益率后5%的基金中,同樣有多只港股、量化基金。
業績不佳有多重原因
有基金研究員表示,有些基金今年沒有把握住結構性行情,是因為產品本身的限制,比如規定了投資金融行業或港股的比例;有些基金則是因為基金經理自身判斷出現偏差,比如沒能準確判斷今年的結構性行情,錯過了漲幅靠前的行業,或是調倉換股不夠靈活等。
該研究員指出,路遙知馬力,三個季度的業績不足以說明全部,也要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考察基金產品的業績。
不過,有券商機構基金研究人士坦言,部分基金產品并未將絕對收益的理念貫徹其中,成為阻礙調整投資方向、抓取市場機會的重要原因。“如果是工具型的基金產品,業績表現沒有跟隨大流,還能解釋得通。如果是主動投資類的基金產品,那么對于市場變化應該保持及時的跟蹤,用絕對收益的理念運作產品,而不應該被動地陷于對相對排名的追求中。”該基金研究人士表示。
那些業績表現相對靠后的基金經理,又如何看待自己的成績?一位今年以來收益排名在全市場靠后50%的基金經理表示,業績的相對不給力有多重原因:“一方面,是自己投資的問題,未能精準研判市場機會;另一方面,產品本身受到規模限制、機構資金贖回等因素影響。未來將修正自己的投資方法,更新自己的投資體系,相信中長期能為投資者獲得較好收益。”該基金經理坦言。
要選擇好行業
今年前三季度表現最好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廣發高端制造A的收益率高達95.68%,前三季度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也首尾分化巨大,相差超過100%。投資景氣度較好的行業成為權益基金取得好業績的關鍵因素之一,接下來的投資應該選擇哪些行業?廣發基金宏觀策略部認為,綜合考慮經濟復蘇的趨勢以及風險偏好的提升,A股有望延續結構性行情,建議沿可選消費、泛科技和周期成長這三條主線挖掘投資機會,包括但不限于白酒、白電、新能源、消費電子等細分領域。
金鷹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經理楊剛指出,要維持對高估值品種的適度警惕,精選估值合理的順周期個股,同時密切關注市場變化,把握行業擴散的配置機會。行業配置方向上,短期建議重點挖掘估值合理且基本面邊際復蘇明顯、三季報好轉的板塊,繼續關注順周期板塊及部分估值已相對合理的可選消費品板塊,如大金融、家電、家裝、汽車、機械、化工、建材、消費電子、白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