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網10月9日消息,國務院近日印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6個方面17項重點舉措。
根據《意見》,要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堅持存量與增量并重、治標與治本結合,發揮各方合力,強化持續監管,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和發展環境,使上市公司運作規范性明顯提升,信息披露質量不斷改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整體質量顯著提高,為建設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分析人士指出,《意見》出臺標志著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步入新階段。
重點1: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根據《意見》,完善公司治理制度規則,明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職責界限和法律責任。健全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渠道和方式。強化上市公司治理底線要求,倡導最佳實踐,加強治理狀況信息披露,促進提升決策管理的科學性。開展公司治理專項行動,通過公司自查、現場檢查、督促整改,切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據了解,下一步,證監會將把強化公司治理作為當前和今后一項重要工作,包括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規則,強化上市公司治理底線要求,倡導上市公司治理最佳實踐和加強公司治理狀況信息披露等。
重點2: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
根據《意見》,全面推行、分步實施證券發行注冊制,支持優質企業上市,完善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收購和分拆上市等制度,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加強資本市場融資端和投資端的協調平衡,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健全上市公司激勵約束機制。
完善資產重組收購分拆上市再融資等制度。今年以來,證監會陸續發布《關于修改<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的決定》《關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等。關于《意見》提及的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業內人士表示,仍需具體實施意見出臺。
重點3: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
根據《意見》,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嚴格監管,嚴厲打擊,惡意規避退市行為,加大違法違規責任追究力度。暢通主動退市并購重組、破產重整等多元化退出渠道。有關地區和部門要綜合施策,促進出清風險。
專家指出,《意見》有助于加速完善退出生態,解決“僵尸”“空殼”公司長期滯留資本市場的問題。下一步,應趁熱打鐵,進一步完善并購重組、破產重整制度,推動上市公司通過多種渠道退出。同時加強退市通報制度,加強與地方政府等有關方面的信息共享和監管合作,有效防范和約束退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阻力。此外,應進一步加強退市監管力度,對于通過財務造假、利益輸送、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手段規避退市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堅決出清。
重點4:解決上市公司突出問題
根據《意見》,控制增量,化解存量,多部門共同參與,強化場內外一致性監管,強化風險約束機制,穩妥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依法監管、分類處置資金占用、違規擔保問題,限期進行整改,對未整改或再次發生的,嚴厲打擊。加強協作聯動,強化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等重大突發事件的政策支持。
“持續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處置。”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0年“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上講話指出,對于股票質押風險,加強監管協同,推動場內場外信息互聯、防控處置措施互商,力爭整體效果有新的提升。
違規擔保問題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去年已發布《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對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相關問題做出裁判指導,肯定了上市公司公告及決策程序的必要性。業內人士提醒,上市公司應積極通過訴訟等法律途徑,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對已判決案件,要通過提出上訴、再審等方式挽回損失,解決上市公司違規擔保頑疾仍需行政司法“雙劍合璧”。
重點5:提高上市公司及相關主體違法違規成本
根據《意見》,嚴格落實證券法等法律規定,加大對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違法、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協作,實現涉刑案件快速移送、快速查辦,嚴厲查處違法犯罪行為。推動增加法制供給。推動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加重財務造假、資金占用等違法違規行為的行政、刑事法律責任,完善證券民事訴訟和賠償制度,大幅提高相關責任主體違法違規成本。支持投資者保護機構依法作為代表人參加訴訟。推廣證券期貨糾紛示范判決機制。
專家指出,從今年查辦的康得新、康美藥業等一批市場高度關注、影響惡劣的重大財務造假案件可以看出,監管部門針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已布下“天羅地網”,無論是證券市場還是銀行間市場,不管涉及行政責任、民事責任還是刑事責任,違法主體均無可逃脫。可以預期,證監會全方位、立體式追責的努力將有助于形成行政執法、民事追償和刑事懲戒相互銜接、互相支持的立體、有機體系,對造假者形成有效震懾,顯著改善市場的生態,保障我國資本市場沿著法治誠信的道路行穩致遠。
重點6: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工作合力
根據《意見》,凝聚各方合力。完善上市公司綜合監管體系,推進上市公司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建立健全財政、稅務、海關、金融、市場監管、行業監管、地方政府、司法機關等單位的信息共享機制。增加制度供給,優化政策環境,加強監管執法協作,協同處置上市公司風險。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共同營造支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趙錫軍分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一個多方面的系統工程。建議監管部門持續完善市場機制,優化市場環境,穩定市場預期,同時進一步推動強化“共建、共治、共享”的聯動協同,爭取各部委、各級政府出臺針對性支持政策,助力上市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并推動上市公司引領產業升級和產業集群,形成上下游企業再上市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