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持續縮量調整后,A股市場即將迎來國慶、中秋長假期。對于長假休市8天“持股”還是“持幣”的問題,國內某三方機構9月29日發布的一份私募問卷調查顯示,在9月下旬主要股指持續弱勢震蕩的背景下,仍有近五成私募選擇“重倉或滿倉過節”。多家私募機構表示,A股市場對于近期海外疫情反彈及歐美股市動蕩等負面因素已有較充分的反映,對于節后A股的表現無需悲觀。
重倉或滿倉比例達49.06%
國內某私募行業監測機構9月29日最新發布的一份面向股票私募機構的問卷調查顯示,針對節前倉位水平和節后A股市場走勢等問題,接受問卷調查的53家私募中,有多達49.06%的私募傾向于重倉或滿倉過節,選擇輕倉或空倉過節的私募比例僅有11.32%。不過,表示將下調一定倉位過節的私募比重,也達到近四成,具體占比為39.62%。
翼虎投資投研總監曾雨分析,近期全球市場較為動蕩,國內股市表現也相對弱勢。這背后主要由于市場在三方面有所擔憂:一是海外疫情二次反彈影響了投資者對于全球經濟復蘇前景的預期;二是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增加了美國經濟刺激政策等方面的不確定性風險;三是近期A股市場對于流動性邊際變化和對房地產市場的預期有所改變。但整體而言,上述相關因素已經度過“最壞時刻”,近期市場走勢也有了較為充分的反映??紤]到國內資產配置向權益市場方向轉移的趨勢沒有改變,國內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的趨勢也在延續,該機構將會維持高倉位過節。
志開投資首席策略師劉威表示,三季度以來A股主要股指整體處于震蕩盤整格局,海外事件的沖擊影響和風險偏好的下降是導致股指波動的主要因素。隨著市場對相關事件“免疫能力”的增強,四季度市場有望打破當前弱平衡的狀態。預計在節后一段時間內,股指觸底反彈的概率正在增加。在具體的利多因素方面,劉威認為,支撐股指上行的因素包括:宏觀經濟仍處于復蘇向上的趨勢、流動性環境整體趨于平穩、居民配置權益產品熱度不減等。
節后料延續震蕩格局
對于節后A股市場的表現,上述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22.64%的私募預期節后A股市場整體有望上漲,僅有約一成即11.32%的私募看跌節后市場表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更多比重的私募則普遍預期節后市場將呈現窄幅震蕩休整。
聆澤投資聯合創始人周文明認為,預計A股節后還會繼續震蕩休整。該私募人士表示,2019年和2020年至今一直都是A股市場投資的“大年”,賺錢相對比較容易。但不少優質上市公司的股價在經過接近兩年的明顯抬升后,可能會進入震蕩整理期,以消化估值壓力。而當前股價相對低位的上市公司,如果沒有宏觀刺激、業績改善等因素,股價也很難持續拉升。因此,綜合這兩方面因素來看,本輪市場的休整可能還沒完全結束。
大巖資本創始合伙人蔣曉飛表示,根據過去10年的歷史數據來看,國慶長假后的第一周,上證綜指上漲的概率高達90%,平均漲幅約為2%。另外,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延續寬松的貨幣政策,依舊有利于股票資產表現。而管理層進一步放開QFII和RQFII的投資限制,也將利好外資投資A股和境內債券市場。就具體板塊而言,作為今年以來的人氣行業,目前科技、醫藥板塊均已有充分調整,節后表現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