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綜合
私募基金發展駛入快車道。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私募基金管理規模首次超過15萬億元,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中國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會長何艷春日前表示,在為真基金健康發展創造條件、推動優化政策環境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偽基金的有效治理和清理整頓。
自2017年突破10萬億元后,私募基金管理規模一路突飛猛進。中基協數據顯示,2018年和2019年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分別為12.78萬億元、13.74萬億元。2020年1月以來,私募基金存量規模持續增加,截至8月底超過了15萬億元,其中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占比71%。在科創板企業中,近90%的企業在上市前獲得過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的投資,投資本金達到704億元,相當于科創板首發募集資金總額的25.6%。
不難看出,私募基金在支持創業創新、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私募基金行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規避合格投資者要求、不履行登記備案義務、集團化運作等,甚至出現了非法集資等侵害投資者利益的違法行為。
9月25日,中基協發布公告,注銷59家私募機構,其中33家管理人因不能持續符合管理人登記要求而被注銷,26家機構則因公示期滿3個月且未主動聯系協會并提供有效證明材料而被注銷。此次被注銷的私募機構中不乏一些知名私募,如管理規模超百億的深圳同心投資基金股份公司等。
為防范和化解私募基金行業風險,促進行業規范、可持續發展,針對存在的問題,監管部門提出了新的規范和要求。此前,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主要內容包括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稱、經營范圍和業務;從嚴監管集團化私募基金管理人,確保向合格投資者進行非公開募集;明確私募基金財產投資的負面清單,強化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從業人員等主體規范要求;明確法律責任和過渡期安排等。
此外,各地證監局也在加大整治及規范力度。如深圳證監局今年以來多次發布私募基金風險警示,并于8月推動成立深圳私募基金業協會,旨在推動地方行業自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