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28日訊 28日上午,國新辦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交通保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和四川省、云南省、甘肅省交通運輸廳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以下是發布會文字實錄:
記者:剛才戴部長介紹今年基本實現了“兩通”目標,能不能介紹一下交通運輸部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障農村客運的“真通實通”?下一步如何保證它能夠“通得了、留得住、服務好”?謝謝。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 戴東昌: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大家知道,農村“兩通”的目標一是通路,這是前提條件,是基礎設施,是硬件。另外一個兜底目標是通客車,也就是要通客運服務,為廣大的農村提供服務。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農村客運點多面廣、串鄉進村,需要全覆蓋,覆蓋面很廣。另外,農村客運量少多元、需求不一,相對比較分散。所以解決農村客運這個問題,需要因地制宜、因需施策。作為兜底性的目標之一,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為了確保農村客運“真通實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確保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成色飽滿,這是一個兜底性的目標。有這么幾個方面。
一是全面摸清底數。去年5月,組織開展了“兩通”的底數核查。全面摸清了全國3.2萬余個鄉鎮和54.7萬余個建制村通客車的現狀,建立了通客車的明細臺賬,建臺賬、列清單,而且這些臺賬都組織開展公示,要讓老百姓認可。精準鎖定通客車的任務,實行對照銷號的管理。摸清底數、建立臺賬、銷號管理、進行公示。
二是全面開展自查。組織各省級交通部門開展通客車工作的自查,對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持續改善農村客運的服務質量,在“通”的基礎上,我們要確保服務質量到位。
三是從嚴做好評估。除了我們做好之外,我們還邀請第三方評估,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通客車質量第三方評估,通過開展暗訪、走訪、隨訪等多種形式,實地了解掌握當地農村客運開通的情況,確保“真通實通”。這項第三方評估的工作目前正在進行,10月底前,也就是下個月底前應該基本完成通客車質量第三方評估工作。
四是暢通反饋渠道。暢通12328交通運輸監督電話渠道,對群眾反映的農村客運相關問題專門核實,專項分析、逐項解決,確保通客車工作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隨時解決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建立健全農村客運發展的長效機制。剛才說了,8月底兜底性的目標已經完成了,在完成的基礎上,我們要鞏固,要建立長效機制,也就是剛才說的不僅僅要開得通,還要留得住,還要開得好,要提升服務質量,補齊發展短板,有序推動農村客運從“通得了”向“通得好”轉變。
一是進一步擴大農村客運的服務網絡,在鞏固“十三五”期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農村客運安全通行條件,提高農村客運覆蓋廣度和深度,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實際出行的需要。
二是全面提升城鄉客運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水平,有序推動城市公交線路向周邊重點鄉鎮延伸和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規范農村客運管理和運營服務,提高農村客運的服務質量。農村客運剛才說了多元、需求不一,具備條件的可以進行班線化,可以進行公交化的改造。有些可能都是些臨時性、積極性的需求,可能就有一些定點、定時的班線,有些可能是靈活的、多元的需求,需要預約,所以各地也都采取了不少舉措,創新了不少辦法,提供多元的服務,跟需求相適應的客運服務方式。另外,我們還以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以及“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為載體,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還有“四好農村路”建設,“四好農村路”的建、管、養、運,運輸是其中一個環節。將示范縣的創建打造成為推動農村客運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金字招牌,以點帶面,引領城鄉客運公共服務精準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是積極構建農村客運長效發展機制。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開得好,需要有政策支持,因為單靠農村線路本身,往往很難持續,所以我們也會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來加強農村客運補貼政策的研究,創造好的政策環境,推動落實縣級人民政府主體責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者建立長效運營機制等方式,多措并舉支持農村客運可持續發展。
我們知道各地在使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通得好”方面都想了不少辦法,有不少創新,我相信在以后工作過程當中都有鮮活的例子,我知道四川就有“金通工程”,是很有特色的,這也非常重要,是我們持續要抓的一項工作。我就講這么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