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農業農村部農墾局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辦中國農墾農場志編纂培訓班,深入推進中國農墾農場志編纂工作。
農墾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為承擔國家使命而建立的,經過60多年的艱苦創業,建設了一批現代化的國有農場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援國家建設、維護邊疆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在長期的開發建設過程中,農場逐步發展成為以農業為基礎的相對獨立的區域性經濟社會組織,為培育弘揚軍旅文化、知青文化、移民文化、黑土文化、紅色文化、邊疆文化提供了沃土,錘煉形成了“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農墾精神,成為了廣大農墾人生命的底色和成長的搖籃。組織編纂中國農墾農場志,是系統記錄農墾改革發展歷程、總結改革發展成就經驗的創新舉措,是搶救保護農墾文化、弘揚傳承農墾精神的迫切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農墾改革發展文件精神的具體行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中國農墾農場志編纂工作按照分步探索、總結經驗、逐步推進三個階段開展。2020年上半年,通過各墾區自主申報、中國農墾農場志編纂委員會統一審核的方式,農業農村部遴選確定了北京西郊農場、河南黃泛區農場、陜西南泥灣農場等51個具有較完備歷史文獻資料和較高修志積極性的農場作為第一批編纂農場。下一步,第一批編纂農場將按照“正確方向、依法治志、存真求實、修志為用”的總要求,高質量推動農場志編纂工作,本著“時間服從質量”的原則,分步實施,穩步推進,成熟一本出版一本,成熟一批出版一批,形成中國農墾農場志志書系列,力爭到2025年底農墾系統所有農場都有一本公開出版的志書。
本報記者 王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