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甘肅隴南宕昌縣的大街小巷,處處可見中藥材的影子。
田野間是成片的中藥材田,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聯合社倉儲的都是當地種植的當歸、黨參、黃芪、大黃等中藥材。
“如今,當地群眾的種植積極性很高,標準化種植又提升了藥材品質。”甘肅琦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采購部部長劉建剛說,宕昌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的規模在不斷擴大,當地群眾對標準化種植技術的接受和認可程度不斷提升,這是推動傳統產業向前發展的動力。
傳統產業跟隨時代腳步,改進種植技術,走綠色標準化種植之路,是增加附加值、提高收入的根本途徑。
在甘肅琦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倉儲車間,300噸從宕昌5個鄉鎮收購的大黃、黨參、黃芪、當歸有序存放著,50噸正在裝車,即將發往隴西的醫藥企業。
“現在農戶不怕種出來的藥材沒銷路,我們不愁收來的藥材沒銷路, ‘訂單農業’徹底改變了以前種收不同步、市場信息不對稱的情形,暢通了銷售渠道。”甘肅琦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建軍說,合作社將農戶、企業連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企業需要什么,農戶就種什么,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農民收益。
今年全年,甘肅琦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預計將與當地村民簽訂2萬畝中藥材種植協議。
“我們已經為36戶貧困戶168人提供了穩定的工作崗位。生產車間年銷售額將達到3.6億元,飲片生產車間將為當地提供200個工作崗位及季節性就業崗位約2400人次,帶動當地貧困人口穩定就業,穩定脫貧。”高建軍說,他們將以最新的生產工藝和經營理念,以中藥材生產的現代化,倒逼傳統種植業向規模化、高效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帶動貧困地區群眾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