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沈湜):隘口鎮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自然條件惡劣,海拔從300米到1800多米不等,是典型的山區鄉鎮,山高坡陡,貧困發生率高,素有“三溝兩叉一壩子”之說。
近年來,隘口鎮以“精準扶貧到戶,發展產業脫貧”為思路,依托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大力發展以農作物、中藥材為主的特色產業,同時借助電商對農特產品的銷售帶動作用,利用地域和互聯網優勢,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再好的東西,賣不出去就只能爛在田間地頭。為了讓農產品走出大山,隘口鎮搭建了“山水隘口”微信公眾號的網上商城和淘寶網、拼多多等電商銷售渠道,借力國家“扶貧832平臺”、農行App等平臺,把電商的觸角延伸到村寨院落,保證農產品上行渠道暢通無阻,讓隘口的“山貨土貨”走出大山,讓農副產品搭上電商快車。
為推進三產融合,實現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物流一體化運作,讓農戶獲得更多收益,去年,隘口鎮在新院村建成了鄉村扶貧產業園。曾經無人問津的農特產品,如今通過電商平臺,成了城里人的“香餑餑”。每天下午,都會有物流車輛到隘口鎮的鄉村扶貧產業園收檢包裹,并通過物流網絡發往全國各地。現在,鄉村扶貧產業園已吸引多家電子商務公司、農產品加工企業入駐,助力隘口鎮加速形成農產品“產研加銷”一體化上行產業鏈。企業實行訂單農業以銷定產,健全“入股保底+利潤分成+補貼”的利益聯結機制,向建卡貧困戶發放電商紅包和訂單農業補助。
2019年,隘口鎮電商銷售額達3200余萬元,日均發單800余單,電商扶貧成效明顯。
隘口鎮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海拔從300米到1800多米不等,典型的山區鄉鎮,山高坡陡,貧困發生率高,素有“三溝兩叉一壩子”之說。
農戶正在田地內采摘辣椒。
采摘后的辣椒經過集中收集后運往加工公司。
位于隘口鎮居委會旁的加工廠內,工人正在對收集的辣椒進行再加工。據了解,工廠內目前有職工35人,其中建卡貧困戶12人。人均增收3萬余元。
經過加工后的辣椒,通過電商平臺運往全國各地。
山水隘口電商有限公司的打包員正在對收購來的農產品進行打包。
工人正在對金絲黃菊進行分揀裝袋。以前金絲黃菊沒有銷售門路,只能自給自足。自從村里有了電商平臺,拓寬了農副產品的出路,讓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嘗到了甜頭。
隘口鎮農村電商集配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發貨。
工作人員正在記錄今天的銷售額。據了解,2019年隘口鎮電商銷售金額達3200余萬元,日均發單800余單,最高日發單2485單,電商扶貧成效明顯。
隘口鎮建立了電商研發中心,電商研發中心由2個實訓室、1個客服中心和1個特色農產品展示廳組成,每期能夠同時培訓40人,全年能培訓電商人才300余人次,覆蓋隘口周邊鄉鎮及與隘口相鄰的貴州部分鄉鎮。
隘口鎮以“精準扶貧到戶,發展產業脫貧”為思路,借助電商對農特產品的銷售帶動作用,走出了一條脫貧摘帽奔小康的新興產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