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自治縣位于桂、湘、黔三省(區)交界處,因境內匯聚潯江、榕江、融江三條江而得名。2017年,“三江稻田鯉魚”被列入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并在2019年被確定為廣西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實施項目。為全力推進“三江稻田鯉魚”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工作,三江縣重點圍繞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及知識產權保護三大方向開展工作,并將稻漁綜合種養產業與現代農業及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充分挖掘“三江稻田鯉魚”的歷史文化內涵,目前“三江稻田鯉魚”已成為三江縣一張獨特且知名的生物名片。
推進標準化生產,提升地理標志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建設規模為120畝的“三江縣稻田鯉魚”原種擴繁保護中心,實現年供應量達6000萬尾以上,確保原種魚苗供應充足。建設規模為220畝的“三江稻田鯉魚”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帶動全縣稻漁綜合種養標準化發展。完成“三江稻田鯉魚養殖生產技術規程生產和產品標準”編制工作,建成“三江稻田鯉魚”產品質量檢測室,確保產品的特色品質和質量安全。
多措并舉,全方位推進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建設。開展“三江稻田鯉魚”進校園活動,將產業發展與學生教育相結合,普及品牌故事;組織名優特企業參加農產品博覽會、農貿會、展銷會等展銷會,擴大品牌影響力和知曉度;結合“生態+旅游”資源優勢,以稻魚節、多耶節等眾多節日為契機,讓游客更深入了解“三江稻田鯉魚”文化內涵。
目前,全縣“三江稻田鯉魚”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7.66萬畝,覆蓋全縣貧困戶15864戶,產業覆蓋率72.29%,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已成為侗鄉百姓脫貧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