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會澤新城的奮精電子扶貧工廠里,隨遷貧困戶朱穩華(36歲)已成為了一名熟練工。2018年3月,工廠在會澤縣工業園區建廠時,她第二天就進了廠,在流水線上工作。兩個月前會澤新城的新廠開辦后,已經熟悉流水線上各個工位的她成了流水線的線長,承擔一部分管理、培訓工作。
朱穩華
對于目前的工作,朱穩華很滿意地說道:“這些都是手上的活計,既干凈,又不用吹風淋雨,晚上和周末還能照顧孩子。以前在流水線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F在進了管理崗,收入還要多一些?!?/p>
位于會澤新城的奮精電子扶貧工廠
朱穩華的老家在金鐘鎮寶云社區普珠村委會,一家四口。老家在山上,條件很差。修通水泥路前,通往附近鄉鎮只有一條6公里的泥路。一到下雨天,連摩托車都上不去。原先,朱穩華租住在縣城,做家政一個月只能掙2000元。
“體力活很苦,也顧不上家里。”朱穩華回憶道。孩子出生后,她辭去了家政的工作。此后三四年時間里,她在家專心帶孩子。
會澤新城的安置房
搬到會澤新城的北三組團后,朱穩華一戶有了80平米的樓房,大兒子和小女兒都在城里上了學。父母也從山里搬了下來,住進了40平米的安置房。他們坐上公交就能來看她。原本在昆明開卡車跑運輸的丈夫也回來了。對于新房,朱穩華很滿意。她說:“從山上搬下來肯定是好的?,F在下樓就能買東西,孩子上學也方便,各方面條件都好了?!?/p>
現在的工作給朱穩華帶來的不僅僅是勞動技能的提高,還有經濟獨立帶來的自信。以前在家帶孩子的時候,每個月丈夫還要給她寄1千多元生活費?,F在,她不用再向丈夫要錢了。
“他愿意給就給一點。我想要什么東西自己也能買,孩子要用錢,我也能承擔得起?!敝旆€華笑著說。
房井寶
據云南奮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房井寶介紹,公司是華為的二級供應商,在這里制造的微型電機發往深圳組裝后,就可以作為手機的振動馬達安裝到華為手機上。公司主要是訂單型生產,銷售穩定。目前,會澤新城的新廠計劃招工300人,現已招工近160人,其中有47人屬于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建廠、招工、培訓等方面,地方政府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經過上崗培訓,目前工人的工作效率已經能達到深圳熟練工80%的程度。對于建檔立卡貧困戶,政府還會給予15%的工資補助。
王前燕
同在這間扶貧工廠工作的建檔立卡戶王前燕(29歲)剛度過第一個月的實習期,目前只拿了保底工資。今年4月,一家三口搬入了會澤新城北二區的60平米安置房。
王前燕的老家在馬路鄉荒田村姚家山小組。就在半年前她還住在人畜混居的土墻瓦房里,和外界聯通的只有一條土路,買東西還得用背簍背。
“土地石漠化嚴重,地勢陡峭,連烤煙都種不了,只能種點玉米,收入來源全靠打零工?!蓖跚把嗷貞浿暗纳钫f道。
王前燕的丈夫原先在老家做生態護林員,每年收入8000元。搬進新城后,政府提供了保潔的公益崗位,每年收入不變。搬進新家后,每棟樓都建立了社區微信群,社工人員經常發各類招聘信息。王前燕就是看到家附近的扶貧工廠招工前來應聘的。對于目前的工作,王前燕覺得自己已經逐漸熟悉,很期待未來能和工友們一樣,拿到每月3000多元的工資。
原先在老家時,每個星期天送女兒上學住校,周五才能接回來。而現在,7歲半的女兒就在附近的鐘屏小學入學,學校還提供營養早餐。在新家,王前燕每天還能陪孩子寫作業、看電視。
王前燕陪孩子寫作業
“在家門口能看見工廠,也能看見學校。家長都是望子成龍,進城來都希望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睂τ谛律?,王前燕充滿了期待。
鐘屏小學
記者隨即走訪了附近的鐘屏小學。走進學校,傳來的是孩子們郎朗的讀書聲。在這里,記者采訪了6年3班的王加蘭(11歲)同學。她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5月從迤車鎮小米村搬進新城的安置房后就入學了鐘屏小學。在老家,父母外出到昆明打工。爺爺去世后,奶奶一人在家照顧她和一個弟弟以及一個妹妹。
王加蘭
在記者問到奶奶一個人能否照顧好三個孩子時,王加蘭認真地說:“他們也很聽話的。”由于路途偏遠,父母很少回家看他們?!艾F在搬進了新城,爸爸媽媽也經?;貋砹??!蓖跫犹m說。
鐘屏小學的教室
王加蘭很適應這里的生活。她說:“老師會教我們很多道理,以前我非常不愿意與人交流,現在我覺得自己更愿意敞開心扉和人交流了。”
課余時間,王加蘭最愛看的是童話書和科普讀物。對于將來從事的職業,王加蘭表示還沒想過,她說:“我以后想去縣里上中學。雖然我還沒去過,但聽說那里教學質量很高。我要努力讀書,想去其他地方看看,想報答爸爸媽媽,還想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鐘屏小學的學生正在晨讀
據校長李應宗(40歲)介紹,學校主要保障易地扶貧搬遷戶約4萬人的子女就近入學。目前學校有64個班級,3537個學生。在提升教學質量、保證孩子知識不脫節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用各種方式鼓勵孩子,讓他們在行為習慣和心態上更加陽光、自信、快樂。
鐘屏小學校長李應宗
會澤縣地處云南東北烏蒙山主峰地帶,有106萬人口。其中近40萬人口居住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冷涼地區、泥石流滑坡地帶等地區。那些地區環境承載能力嚴重不足,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尖銳,傳統的扶貧方式難以從根本上擺脫真正的貧困,只有通過異地搬遷“挪出窮窩”,才能“拔掉窮根”。
河濱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馮皞(36歲)正在整理藥品
會澤縣在“十三五”期間共建設集中安置區102個,搬遷安置2.6萬戶10.2萬人。其中,縣城里就安置了1.9萬戶8.2萬人,截至2020年6月底已全部搬遷入住。為了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會澤縣通過強化配套設施、產業就業、社會治理、志愿服務等方式保障搬遷群眾享有便利可及的公共服務,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搬遷群眾迅速融入城市生活。會澤縣已建成了安居樂業、欣欣向榮的會澤新城。
會澤新城沙盤模型
(文、圖/顧思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