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上市險企和螞蟻等陸續披露其上半年業績情況,可以明顯看出,包括傳統、專業互聯網以及中介機構等在內的保險經營主體,紛紛通過加強互聯網健康險領域業務拓展以及保險科技力量的投入,取得了亮眼的健康險保費成績。
根據最新的招股書,螞蟻集團披露來自保險科技的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穩步增加,今年上半年比例達到8.4%,即61.04億元。截至6月30日的12個月間螞蟻促成的保費及分攤金額(包括相互寶的分攤)518億元。
2010年,螞蟻在淘寶平臺上首次推出退貨運費險,成為中國第一個線上場景險。2013年,螞蟻與騰訊、中國平安共同成立了眾安;2015年整合了淘寶和支付寶上的保險業務,成立了保險事業部;2015年4月,成立螞蟻勝信,提供保險相關技術服務,2015年9月,螞蟻耗資12億控股國泰產險,主要開展財產保險業務。
目前螞蟻的保險科技業務包括三個部分:相互寶、好醫保以及螞蟻保險。好醫保主打醫療險,包括由人保承保的好醫保長期醫療險和好醫保終身防癌醫療險,以及由眾安承保的好醫保住院醫療險。螞蟻保險則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險產品,包括醫療險、重疾險、壽險以及車險等財產險。根據招股書中披露的信息,螞蟻目前已經和近90家保險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有2000多款保險產品。
根據奧緯咨詢研究,按照2019年螞蟻集團平臺促成的保費及分攤金額計算,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線上保險服務平臺。螞蟻在招股書中解釋,2019年保費1.5倍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壽險及健康險產品規模的快速增長。但要說明的是,螞蟻這個保費數據,包含三個方面,其一是控股子公司國泰產險的保費收入,其二是相互寶的分攤金額,剩下的才是作為保險中介所促成的保費規模。根據螞蟻招股書,2019年螞蟻促成的保費及分攤金額375億元,而國泰產險該年保費收入48.24億元,相互寶分攤金額約29億,簡單推算,螞蟻作為保險經紀平臺和保險代理平臺所促成的保費約298億元。
2018年以來,因為互聯網人身保險、年金保險和意外險出現下滑,而互聯網健康險規模保費飛速提升,一線的互聯網保險平臺都主打健康險,而以螞蟻、水滴保險商城和微保為代表的流量型平臺也被稱之為行業的“流量三保”。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人身險公司健康險保費收入4488億元,同比增長16.2%。
螞蟻沒有披露總體保費中人身險的比例和數字,根據行業人士推測,在螞蟻保險2019年的總體保費中,涉及壽險健康險的部分,保費規模大約150億左右。
騰訊微保成立三年一直沒有透露過保費規模,但根據披露,其注冊用戶超過5500萬,并為超過2500萬用戶提供了保險服務,從與其重點合作的泰康在線的保費收入(約39億)可以大概推測出微保2019年保費不到20億。考慮到微保還有一定比例的商家全面保、火災險、商戶保、店鋪保等其他險種,健康險保費應少于20億。
作為三保里面唯一專注健康險人身險的平臺,行業數據顯示,水滴保險商城目前有1.2億注冊用戶,超過微保,2019年年化保費67億,實收保費19.9億高于微保。而和水滴保險商城類似的輕松保19年保費僅6億左右。相比第一陣營的螞蟻、水滴和微保這三家差距甚遠。
這固然和水滴充分借助微信社交場景驅動低成本獲取流量,以及在傳統保險公司觸及不到的邊緣市場,捕捉到龐大的增量需求有關,另一方面,水滴保險因為籌款和互助業務協同助力,用戶更精準,創造了一個良好的保險場景,對用戶開展保險教育。
奧緯的行業報告顯示,預計2018年至2023年,中國互聯網保險中健康險保費復合增長率最高達76.5%。其中,第三方平臺復合增長率最高,達73.2%,水滴保險研究院此前發布的《2020年互聯網健康險趨勢報告》指出,2020年互聯網健康險市場將迎來關鍵發展期,科技將扮演重要驅動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