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21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介紹郵政快遞業助力脫貧攻堅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以下是發布會文字實錄:
記者:今年“快遞下鄉”工程已經進入到第7年,目前這個工程實施效果如何?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快遞下鄉”是解決我們行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舉措,也是帶動農村電商發展和推動農村消費增長的基礎性工程。7年前,我國農村的快遞服務不完善,服務末端只到縣城,當時農民在農村要網購還要搭車到縣城取快遞。由于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所以2014年國家郵政局啟動了“快遞下鄉”工程,彌補城鄉寄遞鴻溝。工程推出后廣受群眾歡迎,老百姓稱我們這個工程是助力農民脫貧攻堅的便民路,也是致富路。這個工程推出后一炮打響,快速發展。從一組數據可以看出工程的發展情況,2014年推出當年“快遞下鄉”覆蓋率達到50%,第二年增長到70%,第三年增長到80%,第四年增長到90%,因為越到后面難度越大,第五年增長到93%,第六年增長到96%,到今年8月底為止是97.7%,可以看出發展很快。
有朋友問為什么發展得這么快?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郵政快遞業快速組織供給來滿足農村的需要。老百姓很需要,原來沒有供給,我們快速組織供給、滿足需求。第二,“快遞下鄉”的模式和傳統的模式不同,我們完全按照市場經濟來盤活社會資源的模式推動“快遞下鄉”。過去搞工程要立項、要建設、要招人、要組網、再拓展,時間來不及。社會資源很多,我們利用我們的品牌、利用我們的網絡、利用我們的信息,在各地招商、聯盟,把網絡建立起來了,效果是很明顯的。第三,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網絡到一線以后,大家對這個服務和產品不斷地磨合、不斷地完善,越來越符合中國農村的實際,所以效果就很明顯。
要講它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作用是巨大的,至少有四點。第一,它構建了貧困地區“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渠道。通過我們的實物流支撐信息流、金融流、商品流,將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商品納入全國的統一市場,而且效果是很明顯的。去年一年在農村收投包裹150億件,農村的快遞包裹平均一件大概60多塊錢左右,支撐了“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超過8700億元,在7年前這是難以想象的。第二,通過這個網絡加快了我們行業和農業的產業融合。農村有很多的好東西,過去的流通體系,到城市里要過五關斬六將,我們這個網絡直通車,農民有什么好東西,城市需要什么,網上訂購,一個包裹就過來了,這就解決了問題。上個月我到北京平谷,平谷大桃是很好的,如果沒有這個網絡,按傳統方式賣,在路邊擺攤,一斤2塊多。但是優選出來,按照50(mm)、60(mm)、70(mm)區分不同規格,通過網絡賣到城里,一斤5塊到6塊。這給老百姓帶來多少福利,非常好!第三,便利了廣大的農民兄弟。農民兄弟要買生產資料、生活用品,要么進城采購、要么在鄉里小賣部來解決,但是受種類、品質、價格的局限,他們的需求滿足有限。但是接入網以后,手機一開,網購千里,貨比萬家,直送到戶,老百姓的幸福感可想而知。我們去了很多地方看到農民拿著包裹的喜悅,所以我們的工作確實給民眾帶來了方便。第四,通過“快遞下鄉”做大行業蛋糕。去年150億件的包裹量占全行業的四分之一,今年前9個月已經上升到30%,如果沒有農村這個網絡,沒有“快遞下鄉”,我們行業這幾年的發展達不到這個速度。所以說效果是非常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