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決策部署,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進一步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中國銀行業協會在監管部門領導下,聯動地方銀行業協會積極發揮宣傳、組織、推動、督促作用,著力推進“百行進萬企”,綜合施策扶持小微企業,取得積極成效。
一、國有大型銀行:發揮“頭雁”作用,主動向小微企業推介特色惠企金融產品,緩解企業資金周轉壓力
中國工商銀行:嘉興分行積極響應銀行業協會倡議,主動對接“百行進萬企”名單內企業,加大走訪力度,通過信用貸款、無還本續貸、網絡循環貸款等多種產品支持企業渡過難關,為眾多企業復工復產提供金融保障。該行通過整合浙江省稅務局提供的小微客戶涉稅信息,客戶在行內外經營類、資產類等多維度數據,構建了客戶篩選、額度測算及風險監測模型,并結合企業靈活提款還款的需求,推出了“稅易貸”產品。桐鄉某毛衫染織企業,受疫情影響,資金緊缺。該行客戶經理了解到情況后,依托“稅易貸”快速線上審批機制,及時為企業放款100萬元,解企業燃眉之急。梅州分行積極開展“百行進萬企”對接走訪活動,主動向客戶宣講惠企政策和該行特色金融產品。該行在了解到某建筑安裝公司因經營周轉存在融資需求后,結合客戶實際情況,向客戶推介了線上“結算貸”產品,該產品可根據企業納稅額及納稅記錄核定相應的授信額度,具有無抵押擔保、優惠利率、資金秒到賬等特點。客戶通過網上銀行提交申請后,快速獲批貸款63萬元。
中國農業銀行:山西分行高度重視并積極響應“百行進萬企”倡議,堅定履行國有大行的社會責任。針對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多措并舉給予支持。一是推出線上專屬金融產品,對小微企業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適銷對路全線上、純信用的納稅e貸產品,并推出抵押e貸、鏈捷貸、復工貸等組合產品,積極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和山西經濟恢復增長。二是助力企業戰“疫”,擇優向暫時遇到資金周轉困難,但預計仍可持續經營的小微企業提供“展期”或“寬限期”服務,推出續捷e貸產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中國銀行:天津市分行持續推進“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一是聯合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天津市商務局共同舉辦第三屆進博會招商路演,采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形式擴大路演覆蓋面,拓展融資對接覆蓋范圍,提高“百行進萬企”知悉度。二是持續推廣中銀企E貸線上產品。截至8月末,共實現線上簽約82戶,批復金額4225萬元,實現投放56戶,金額2175萬元。三是精耕線下特色產品、服務。推出 “雛鷹貸”“瞪羚貸”產品,拓寬信用貸款準入條件,加強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截至8月末,該行已完成清單內全部21845戶企業對接,達成融資意向小微企業174戶,已向151戶小微企業提供授信。
中國建設銀行:陜西省分行認真落實“百行進萬企”工作要求,聯動陜西省稅務局創新推出“減稅云貸”純信用融資產品,擴大助企惠民覆蓋面,提高融資對接成功率。“減稅云貸”針對納稅信用等級為A、B、M級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實繳稅額、減免稅額共同作為授信依據,為納稅人提供純信用、免抵押的信貸支持。該行通過組織微沙龍、“銀稅E站”、微信、電話等方式,向小微企業傳導利好政策和宣介惠企產品。截至目前,已有1089戶小微企業成功申請“減稅云貸”貸款3.95億元。
交通銀行:深圳分行積極推進“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加強與各區政府合作,聯合擔保、風投、基金、證券、保險等機構建立“普惠金融發展聯盟”,深入開展“進園區、進商圈、進協會”三進活動,構建“金融+場景”綜合生態圈。一是創新推出小微企業“應急貸”,24小時快速審結,先放款后抵押,全力對接服務各級政府名單內、有抗疫物資訂單、納入貼息和風險補償清單的企業;二是優化推出“應急貸”+知識產權質押的“新識貸”、園區租金應急貸、退役軍人應急貸等產品,加大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三是針對外貿企業,大力推進“單一窗口聯網項目”,在深圳單一窗口成功上線“信保貼心貸”功能,可為進出口企業提供在線預約開戶并辦理收付匯、結售匯和貿易融資等標準化服務。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天津分行按照“百行進萬企”要求,落實主體責任,主動對接、上門服務,全面開展融資對接工作。轄內各區行通過開展“一路有你”系列銀企對接會、組織“百行進萬企”二次走訪等措施,對照名單,逐戶對接,了解企業融資需求,收集企業反映問題,“一企一策”定制信貸方案。該行前后三次上門對接天津某綠化工程有限公司, 宣傳“百行進萬企”惠企政策,介紹該行小微信貸產品,最終幫助企業轉變信貸理念,建立合作。該行通過小微易貸產品為該企業發放貸款42.2萬元,助力企業經營發展。
二、股份制銀行:多途徑提升銀企對接效率,縮短企業融資鏈條,減輕企業還本付息壓力
中國光大銀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支持抗疫企業,助推復工復產。一是集中優勢資源,對抗擊疫情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相關企業累計投放資金超950億元,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四大受困行業累計投放資金超1500億元,中小微企業臨時性延期還本135.19億元、臨時性延期付息9.03億元,境外機構通過內外聯動,為境內企業提供低成本跨境融資113.91億元;二是推出“陽光本草”系列金融服務方案,為中醫藥行業全產業鏈客戶提供現金管理、供應鏈融資、普惠金融、信用卡等八大類金融服務;三是科技賦能線上服務,通過“開戶意愿遠程視頻”核實等方式,讓企業足不出戶快速辦理開戶結算等業務。
中國民生銀行:成都分行通過價格調整、產品創新、發放利息抵用券等方式,縮短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鏈條,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提升小微企業授信獲得感。一是持續降低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該行自年初以來,授信指導利率下調幅度達40%;二是大力推廣小微企業“不還本續貸”業務,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過橋”環節,著力減輕小微企業償還本金的資金壓力。截至目前,“不還本續貸”服務的小微客戶覆蓋面達到80%以上;三是通過手機銀行遠程向需要幫扶的客戶,以小微紅包的形式導入利息抵用券減免當期利息,為需要臨時調整利率的客戶提供便利;四是主動向2096名小微貸款客戶發放利率優惠紅包,其中880名餐飲酒店類客戶享受特別利率優惠紅包,已累計向存量貸款客戶發放1100萬元利息優惠券;五是為小微企業貸款開通自助渠道和隨借隨還功能,不提款不支付利息,資金回籠可隨時還款,顯著提升小微企業貸款資金使用的靈活性和便利性。
中信銀行:江門分行在疫情期間持續加大對“百行進萬企”活動的宣傳,主動對接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等行業的小微企業客戶的融資需求,幫助企業客戶復工復產。江門某燒鵝燒臘飲食連鎖企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急需資金周轉,在了解到“百行進萬企”政策后,第一時間向該行提出貸款申請。該行收到企業申請后,立即主動對接,上門拜訪,詳細了解企業經營狀況,根據企業需求提出高效解決方案,開辟綠色通道快速審批并發放貸款300萬元。
平安銀行:鄭州分行推出多項措施,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是創新推出針對政府采購企業量身定制的“河南省政采e貸項目”,以“短、頻、快”、純信用的特點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二是積極與政府、監管溝通,合力推進“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與河南國稅局簽訂《銀稅互動服務合作框架協議》,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銀稅一體化服務,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三是主動減費讓利,為企業復工復產注入“強心劑”。對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到期的普惠小微貸款本金和應付利息,最長可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償還;對于逾期客戶,不納入征信,不影響客戶在他行貸款申請;對于辦理抵押登記企業,在承擔抵押登記費和評估費的基礎上,全部承擔授信業務產生的保險費用,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四是通過供應鏈金融產品高效服務企業上下游,為上游供應商提供保理服務,為下游經銷商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西安分行自“百行進萬企”工作啟動以來,全行、全員行動,推進銀企融資對接工作。主動對接企業需求、深挖首貸戶、積極開通信貸業務應急通道,積極落實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要求,提供“一戶一策”的差異化金融服務等,多措并舉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截至目前,西安分行已經成功入駐三個政府部門建立的中小企業融資對接平臺,即信易貸平臺、惠兒通平臺及陜西省金融服務云平臺,并通過平臺實現與小微企業貸款需求的高效對接,為進一步推進全省范圍內“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城市商業銀行:勇擔地方金融機構重任,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及時為小微企業“輸血活血”
北京銀行:上海分行將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要求落地落細。一是創新普惠金融合作方式,攜手中國進出口銀行上海分行,成功落地轉貸款業務合計16億元;二是主動讓利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500余戶,通過轉貸款和終端利率“雙下降”助力企業渡過難關;三是加大在外貿產業、制造業和科技創新領域的貸款投放,精準支持重點實體經濟領域。
天津銀行:認真落實“百行進萬企”任務要求,確保金融服務渠道不停頓、金融服務不降質、信貸支持不斷檔,及時為企業輸血活血,多措并舉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是組建帶頭對接小組,深入了解企業經營情況,最大限度滿足企業融資需求;二是大力實施“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引導客戶使用手機銀行辦理“銀稅e貸”“商超e貸”“天行用唄”等線上金融產品;三是發揮金融機構專業優勢,為企業普及金融知識,提供政策咨詢等全方位服務,及時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該行第三中心支行在前期對接過程中了解清單內企業天津市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受疫情影響,資金緊缺的情況后,現場幫助客戶通過“銀稅e貸”產品辦理并發放貸款50萬元,隨后在持續跟進企業經營狀況過程中,為進一步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該支行通過運用支小再貸款,再次為該企業發放較低利率的流動資金貸款450萬元,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福建海峽銀行:踐行“服務地方經濟、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發展理念,認真落實“穩企業保就業”工作使命。一是積極踐行“百行進萬企,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服務理念,主動了解企業需求,創新采用“總對總”批量擔保模式,推出“紓困快保貸”專項產品;二是關注個體工商戶客群的迫切需求,以延期還本付息、減費讓利等形式持續為當地個體工商戶“輸血供氧”,助力抗疫保供、復工復產。截至7月末,該行已累計為64個客戶提供“紓困快保貸”1.6億元;累計投放個體工商戶貸款56.93億元,貸款余額83.88億元,平均利率4.9%,較去年下降1.2個百分點。
漢口銀行:面對湖北武漢接連遭遇的疫情防控、防汛抗洪、疫后重振三場硬仗,作為地方金融機構,堅持強化責任擔當,堅守服務初心,始終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并肩作戰。一是加快金融服務創新,加速金融輸血實體,不斷賦能地方實體經濟發展重振。截至8月,累計投放信貸資金超1400億元,同比增長19.94%;累計投放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資金超560億元。二是通過武漢市“漢融通”平臺,累計為近千戶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超70億元,發放人民銀行防疫再貸款超40億元。三是通過現場上門、電話聯絡等方式開展“送服務上門”1.5萬余次,為企業送政策、送支持、送情感,精準對接痛點和難點,已對接小微企業1萬余戶。四是通過“設立專項信貸額度、降低融資成本、開辟綠色通道、運用多產品支持”四大舉措,著力支持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助力湖北外貿穩定發展,累計發放國際貿易融資25余億元,同比增長53.97%。
四、農村銀行機構:積極推進銀企融資對接,發揚紅色農信精神,著力保障金融“活水”精準滴灌
廣東省農信聯社: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優化金融服務方案、完善考核機制等措施,為小微企業發展引來更多金融“活水”,推進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全面助力中小微企復工復產。一是指導各農商行(農信社)創新研發推出“暖心小額貸”“小微特惠貸”等多款專項貸款業務產品,精準幫扶小微企業;二是引導發動全省農商行“線上+線下”多渠道協同作戰,不斷做實產品宣傳,擴大產品影響力和覆蓋面,保障金融“活水”精準滴灌;三是引導各農商行結合自身實際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建設“敢貸、愿貸、能貸”長效機制,加大支農支小貸款業務績效考核指標權重,引導信貸資金投向支農支小領域。截至7月末,全省農商行支持小微企業貸款持續增長,小微企業貸款余額8040億元。
天津農商銀行:深入開展“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以切實提高小微企業金融產品及服務可得性為目標,嚴抓對接工作落實情況,切實提升對接工作成效。在走訪過程中,對暫無需求的企業建立定期復訪制度,及時了解企業需求,第一時間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該行與“百行進萬企”名單內某企業初次對接時,該企業表示暫無融資需求,后在一次復訪中了解到該企業由于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周轉資金出現短缺,但因沒有抵押物而無法辦理抵押貸款。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該行運用普惠小微企業信貸貸款支持政策,為其提供30萬元資金支持,及時的解決了客戶融資困難的問題,實現銀企共贏。
廈門農商銀行:多措并舉推進“百行進萬企”,全力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一是結合抗疫,創新推出純信用貸款產品“普惠信用貸”(穩崗信用貸),具有免抵押免擔保、貸款額度最高50萬元、貸款期限最長1年等特點,有效支持復工復產。二是審批前置,資金放款提速。將審批、放款的權限前置到支行,經過客戶經理調研、審核、認定,支行一級即可批貸,大大縮短了放貸流程,提高放款速度。三是深化服務,深入一線對接。發揚紅色農信精神,全行310多位金融助理,深入6個區28個街道,“一對一、面對面”了解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和特點,及時給予小微企業授信支持。截至9月1日,該行累計為融資對接成功的1977戶小微企業放款28.91億元。
高臺農商銀行:圍繞銀企對接制定了多套實施方案,對63項“重大項目清單”和53戶“重點對接企業”,按照屬地原則,分解落實到具體網點及人員,按照“人對企業、人對項目”的原則,建立包戶包抓機制,明確對接營銷人員,靠實工作責任,對轄內發展前景好、綜合貢獻度高、合作關系良好和長期重點支持企業名單,一并納入做好對接營銷,著力培育壯大穩定優質的信貸客戶群。該行在調查了解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時,主動向企業宣講惠企信貸政策,并提供存款、電子銀行等“一攬子”金融服務,認真傾聽企業對行社金融服務的意見和建議,歸納匯總結,及時改進,切實提高金融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