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政部網站發布《民政部關于降低23家社會組織評估等級的公告》指出,“鑒于中國中藥協會連續2年年度檢查基本合格,同時受到民政部作出的警告并處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現決定將中國中藥協會的評估等級由4A級降為2A級”。據公開信息,社會組織的等級評定共設五個等級,3A以上評估等級的社會組織會獲得證書和牌匾。獲得較高評估等級的社會組織,可以簡化年度檢查程序,優先接受政府職能轉移,以及獲得政府購買服務、政府獎勵。已降為2A的中國中藥協會將不再享有如上的優待。
值得注意的是,在23家社會組織中,中國中藥協會是唯一一家被降了兩級的社會組織,該協會去年因表彰鴻茅藥業等企業而備受爭議。在今年年初,民政部已對中國中藥協會作出警告,并處沒收違法所得20.729萬元的行政處罰,同時將其列入社會組織活動異常名錄。
2018年鴻茅藥酒引發社會關注,緣由是鴻茅藥酒廣告宣傳一直被人詬病。據不完全統計,鴻茅藥酒曾被25個省市級食藥監部門通報,在過去的十年中違法次數達2600余次,被暫停銷售數十次。而它卻獲得了由中國中藥協會授予的“履行社會責任明星企業”這一榮譽,讓人大跌眼鏡。
盡管2019年12月26日,中藥協公開道歉,并宣布撤銷對鴻茅藥業的表彰,但此事件仍被強烈譴責。
無獨有偶,兩月前,某協會也因為針對網傳攻擊某國內乳制品企業左右行業標準制定等而發布聲明回應遭到網友的質疑。該協會稱,該網絡文章罔顧事實,刻意杜撰,不僅對涉及企業造成巨大負面影響,更對中國乳業造成巨大的傷害。聲明還指出,“我們也希望廣大消費者、廣大媒體擦亮眼睛,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我國乳業發展的良好局面。”諸多網友認為,一個行業協會出面為業內某企業發布如此聲明不妥,并且為巨頭企業背書的行為值得商榷。
行業商協會在我國市場發展中具有公共屬性,應當為相關行業提供規范和指導服務,成為市場主體與行政管理之間的橋梁紐帶。為了強化商協會的健康發展,7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的通知》明確規定,針對部分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和監管不到位等突出問題,要從嚴監管、綜合施策、標本兼治,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做到對違法違規收費“零容忍”,促進行業協會商會健康有序發展。另外,行業協會商會組織開展評比達標表彰活動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自身章程,不得超出活動地域和業務范圍,做到獎項設置合理、評選范圍和規模適當、評選條件和程序嚴格、評選過程透明,嚴禁向評選對象收取或變相收取任何費用。各級行政機關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積極作用,加強對行業協會商會的管理服務。行業協會商會要推動行業企業自律,及時反映行業企業訴求,維護行業企業合法權益,為市場主體提供優質服務。
事實上,行業協會商會的運作,同樣離不開外部監督。而監督和懲戒不是目的,規范與服務才是根本。行業協會商會必須強化認識,公信力的取得基于良好的服務。唯有秉持公心,做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實事,有效制定行業規范,發揮職能作用才能獲得會員單位及社會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