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鄭州9月15日電 (記者 韓章云)目前,河南蘭考黃河灘區試點種植的3萬畝優質牧草,第一批苜蓿喜獲豐收,這片黃河灘區預計每年可產牧草5-6茬,每畝地可增收1000元左右。
黃河灘區變草原,這是河南省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的系列舉措之一。
記者9月15日從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今年以來,該廳制定印發了《河南省自然資源系統2020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摸清黃河流域河南段自然資源家底,在黃河流域開展專項生態保護治理取得顯著效果。
根據《方案》,河南統籌推進黃河流域國土空間規劃、沿黃生態廊道、濕地公園群、灘區綜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等重大工程,深入開展黃河、鐵路、高速公路“一河兩路”兩側違法占地、違法建筑清查整治專項行動。
目前,河南高規格編制了黃河流域(河南段)國土空間規劃,以第三次國土調查為基礎,集成建立黃河流域內土地、礦產、水流、森林、草原、濕地以及生物資源等自然資源狀況基礎數據庫和“一張底圖”,進一步摸清了黃河流域河南段自然資源家底。
同時,結合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工作,通過“開天窗”和生態退耕等方式,妥善解決了黃河灘區永久基本農田和自然保護地重疊問題。
此外,河南境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百公里生態廊道、千公頃濕地公園群、萬畝灘區耕地高效利用試點工程建設也取得顯著效果。
以鄭州段、開封段、洛陽段、新鄉段、三門峽段為試點的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已完成綠化造林任務,綠化面積2.2萬畝。
按照宜濕則濕、宜草則草、宜林則林、宜耕則耕的原則,河南選取鄭州、開封、新鄉等基礎條件好、地方積極性高的區域,開展黃河灘區耕地高效利用試點,引導實施適度規模化經營,以灘區耕地高效利用推動灘區高質量發展。
此外,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還在境內黃河全流域謀劃實施了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提升黃河保護治理成效。
其中,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已新增高標準農田2.9萬畝,新增林地30.9萬畝,新增草地9300畝,新增濕地6500畝,完成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20.5萬畝。
鄭州、開封、洛陽、濮陽、三門峽5市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今年年底前將完成1.9萬畝礦山修復任務。
通過衛生遙感監測,對黃河、鐵路、高速公路“一河兩路”兩側提取的6萬多個問題圖斑進行集中整治。目前,全省認定違法圖斑7374個、面積2.1萬畝,已拆除違法圖斑3719個、面積9870畝,正在積極組織復耕復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