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債券市場大幅波動,殃及了銀行間債市眾多發債企業。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12月14日至12月15日,中集集團(000039,股吧)、晨鳴紙業(000488,股吧)、中國鹽業總公司等累計13家企業取消或延期債券發行,累計金額達到120.8億元。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多家企業被迫取消或延期發債,主要是受近期債券市場大幅調整的系統性風險影響,投資者偏謹慎,加之近期緊張的市場流動性,可能導致新發債券認購不足,同時也會對債券市場現有資金面形成較大壓力,不利于維護債券市場穩定。
兩天取消發行
12月14日,“華龍證券5億違約、國海證券(000750,股吧)一負責人失聯、某大型基金貨幣基金爆倉”等市場傳聞流傳,引發業內熱議。
12月15日上午,國債期貨重挫,盤中,國債期貨遭遇上市以來的第一次跌停。
在債市風聲鶴唳之下,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債市大幅調整殃及銀行間市場擬發債的十多家企業。
中國貨幣網顯示,12月13日仍然有多家企業披露發行債券等相關信息。到了12月14日上午11時,廈門航空率先披露信息稱,鑒于近期市場波動較大,公司決定取消6億元超短期融資券的發行,將另擇時機重新發行。
在廈門航空取消債券發行之后,14日當天累計有8家企業取消發行債券,計劃發債金額從3億元~20億元不等,還包括上市公司中集集團原本打算發行的15億元超短期融資券。
12月15日,取消債券發行的企業接連不斷,上午9時許,廈門建發集團取消10億元中期票據發行,隨后包括上市公司晨鳴紙業、華儀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決定取消債券發行,而三明市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則選擇延期發行10億元企業債。
第三方資管機構玄甲金融投研總監衷亞成表示,近期債券市場深度調整與幾方面有較大關系。第一,美聯儲加息預期致使美元大幅升值,人民幣貶值以及中美利差收窄導致我國債券市場價格體系重構;第二,受國內季節性因素、外匯占款大幅流出以及央行連續偏緊的貨幣調控操作的影響,市場流動性環境全面吃緊;第三,國內通脹壓力顯現,將限制市場利率下行空間。
受債市波動殃及
據記者了解,13家企業取消或延期債券發行,原因大體相同,均為近期市場波動較大,后續將擇機重新發行。
“與今年上半年因信用風險事件頻發導致多宗債券發行計劃取消情況不同的是,此次主要是受近期債券市場大幅調整的系統性風險的影響。”衷亞成對記者表示。
衷亞成分析,債市波動將對企業發債造成不利影響。一方面,隨著債券市場持續大幅調整,投資者情緒偏謹慎,加之近期緊張的市場流動性,可能導致新發債券認購不足,同時也會對債券市場現有資金面形成較大壓力,不利于維護債券市場穩定。
此次取消發債企業中國康富國際租賃公司亦表示,由于近期市場波動較大,此次超短期融資券簿記期間,在原協商利率區間內出現認購不足,因此取消發行。
衷亞成還表示,債市經深度調整后市場平均收益率走高,新發債券原定利率區間對投資者吸引力不足,或者選擇此時發債將增加企業財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