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的監管思路下,券商風控與合規管理一直是重點。證監會上月中旬完成了《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及配套措施的修訂,新的《辦法》將于10月1日正式實施。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日前舉辦的相關培訓會上要求,中介一定要緊密圍繞實體經濟,真正創造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產品。牢牢堅守證券主業,一定要堅守合規底線,尤其涉及到投行業務,合規一定要覆蓋。
李超提到了行業發展的四大問題,其中談到要正確處理好監管與行業的關系。過去是以呵護為主,監管環境以松、寬、軟為主,現在要回歸監管本位,從嚴治理。
李超還提到近期要抓的主要工作有三:
一、盡快完成證券經營機構業務和組織架構體系,形成行業有效的自我約束機制。哪些業務要放棄,哪些要繼續擴張或收縮,證券公司都應以自覺地方式完成。機構子公司數目眾多的,管不了、管不好的,都可以進行整合。確保2016年底前,合規、風控全覆蓋。盡快建立機構層面的異常交易監控機制。
二、全面規范資產管理業務運作、強化投行業務管控。現階段給予一定的緩沖期,不是要將通道業務全停掉,要逐步壓縮通道業務規模,通道業務早晚是要消亡的,不是資產管理業務的重點。要強化投行業務的內部管控。
事實上,在“寶萬之爭”的持續發酵中,看似“坐地收錢”的券商定向資管計劃通道業務的風險敞口正在逐步暴露,引起業內及監管層高度關注。
上證報援引業內消息稱,修訂后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實施在即,再加上外部風險呈現高企態勢,券商未來將收縮以投向非標資產為主的非主動型券商定向資管計劃(俗稱通道業務)的規模。
“通道業務的實質是監管套利。券商下半年或將在全行業范圍內進一步縮減此類業務規模,并將業務重心轉向以投行、主動管理型資產管理等傳統資本中介業務。這與眼下的監管思路基本一致。”報道稱。
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也評論道,包括資產管理計劃在內,各種影子銀行風險難計,加劇金融市場脆弱性。去年年中的股災與影子銀行不無關系。而監管或缺位或不足,帶來影子銀行的較大風險隱患,值得引起高度警惕。
三、依法從嚴監管,加大違法問題的打擊力度。要適應監管新常態,在加強監管的環境下,對仍然不收手的機構采取嚴厲的措施;特別是欺詐、嚴重不履職、不盡責,要嚴肅處理;對表現惡劣、問題嚴重、履犯的機構投行業務牌照可考慮收回牌照的措施。
IPO欺詐發行及虛假披露是資本市場最為嚴重的三大證券欺詐行為之一。在IPO環節,包裝上市、披露不實乃至欺詐發行時有發生、屢禁不絕。
據證券時報旗下券商中國援引相關負責人稱,投行業務需重視合規風控體系建設,否則券商面臨被撤銷保薦業務牌照風險。監管部門已對首批13家保薦機構做出專項現場檢查。
監管當局正在考慮將保薦業務納入證券公司的整個風險控制體系之內,處罰措施將升級為“撤銷保薦業務牌照”,此舉是針對保薦機構在IPO環節中,“審慎核查不足,專業把關不夠,出具的保薦書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等行為;監管層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未來將全面追責欺詐發行案件,“一旦出現IPO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簽字人無一例外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報道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