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將進行1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7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
另外,公開市場今日有800億元逆回購到期。單日凈投放1700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8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減少1918.95億元至23.25萬億元人民幣,為連續第十個月下降。在外匯占款持續縮水、資金外流壓力未徹底緩解的背景下,央行需要通過各種手段供給流動性,保持資金面平穩。但是,在去年已多次降息降準的基礎上,今年以來,央行在調節流動性手段的運用上已經顯得愈發謹慎。
中信證券固收團隊認為,從國內貨幣政策來看,央行靈活利用貨幣政策工具,打造政策利率曲線的意圖愈發明顯;從匯率角度看,美聯儲加息預期發酵,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壓力仍在,總體而言,流動性環境并不寬松。
申萬宏源債券分析師孟祥娟表示,央行在傳遞降杠桿政策導向的同時也盡量維持資金的平穩,降杠桿舉措整體仍將較為穩健,在臨近國慶假日前,預計央行將繼續通過各種舉措維持資金面的相對平穩。
【相關報道】
降低期限錯配風險央行持續加碼28天逆回購
央行繼續加碼28天期逆回購。
9月18日,亦是中秋節后第一個交易日,央行在公開市場開展1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及12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順延至18日到期的逆回購到期總規模為1300元,當日凈投放為1400億元。
這已是央行連續第三個交易日開展28天逆回購。上周一(9月12日),市場傳出央行詢量28天逆回購的消息,隨后兩個交易日,央行分別開展600億元和650億元28天逆回購,2.55%的中標利率頗讓市場感到意外。央行上一輪開展28天逆回購操作在今年春節期間,彼時,中標利率為2.6%。
“在沒有寬松貨幣政策護航的情況下,降低中標利率可以降低對市場的影響。”華南某銀行交易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央行此次重啟28天逆回購,“延長了投放期限,意味著抬高了成本”,但中標利率下調5BP,“對沖了一部分影響,釋放的信號也更中性。”
市場普遍認為,央行開展28天期逆回購操作,主要目的是緩解季末、節假日等因素影響,保持節前資金面平穩運行。
盡管如此,資金面依舊略為緊張,隔夜資金的成交占比下降,各期限資金加權利率普遍上漲。其中,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隔夜加權利率過去一周上升約8BP至2.1998%,7天品種上升了約11BP至2.2029%。
在對市場的影響上,中金公司利率債分析師陳健恒表示,逆回購期限的拉長,對資金利率有引導作用,并非決定性作用;而反脫媒和存款活期化的趨勢使得銀行資金成本逐步下降,金融體系資金驅動可能重回表內,債券市場仍將延續慢牛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