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或凸顯
分級B份額作為“牛市利器”的特性早已為市場熟知,資本逐利的特性也并不會改變。業內人士預期,新規約束之下,未來分級基金市場的“馬太效應”或將越發凸顯。
8月份,證監會明確表示暫停分級基金的注冊工作,事實上,自2015年7月份股災之后就不再有分級基金獲批上市,而這一表態被市場解讀為“分級基金進入存量時代”。
在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看來,對于分級基金品種較為全備的基金公司來說,已有上市的分級品種成為市場上較為稀缺的投資工具,特別是已有場內份額較大、交易較活躍的品種。減少供給后,存量品種變得更為珍貴,投資者也將會對既有品種更為熟悉。在遇到上漲行情后,分級B份額仍將有機會成為較好的投資工具,因此“馬太效應”或成為存量分級基金的新常態。
業內一位基金分析師也認為,未來部分分級基金的流動性大概率會進一步下降,但也會有部分市場關注高的品種成為市場博弈的熱門工具,規模逆勢壯大。在其看來,在未來的競爭格局中,部分寬基或者受市場關注的細分行業品種還是會受到青睞。
迷你分級謀轉型
即便部分市場關注高的品種規模有望逆勢壯大,但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風險偏好持續下行,“迷你”分級基金已經廣泛存在,一些行業、主題的分級基金成交微弱始終保持“僵尸”狀態,其中,部分“迷你”分級基金存在潛在轉型或清盤風險。
根據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統計,就深交所上市的分級基金而言,從份額規模來看,截至8月31日,大于2億份的有13只,小于1000萬份的有24只,最小的僅242.87萬份。從戶數來看,截至6月30日,低于1000戶的多達36只,最少的僅有97戶持有人。
而就上交所上市的分級基金而言,截至8月31日,大于2億份的有2只,小于1000萬份的有6只,最小的僅246.53萬份。從戶數來看,截至6月30日,低于1000戶的有8只,最少的僅有241戶持有人。
事實上,對于基金上市交易,《基金法》有兩條明確的規定:“基金募集金額不低于兩億元人民幣;基金份額持有人不少于一千人。” 在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王群航看來,當已上市基金中出現大量的“迷你”基金之后,規范問題就表現得較為突出。
此外,“迷你”分級基金容易遭遇低成本“操縱”,從新絲路B的市場表現來看,僅僅動用數十萬元的資金,就足以讓一只“迷你”分級基金B份額漲停,同樣,幾十萬元的資金也可以讓其“一字跌停”。
上海證券分析師認為,對于部分成交非常低、交易不活躍的分級基金,即便設計了配對轉換機制,在基礎份額吸引力不強的背景下,仍然難以對子份額做出相對合理的定價,容易成為市場操縱行為的滋生地。
一位分級基金的基金經理也坦言,因為公司只發行了一只產品且規模很小,近期也在探討轉型的方向。事實上,已有“迷你”分級基金成功謀求了轉型,例如金鷹中證500指數基金已經轉型為金鷹量化精選。
對于“迷你”分級基金的轉型,多位基金分析師強調,“迷你”分級基金若以凈值轉為LOF,對以溢價買入A份額的投資者相當不利,因此A份額投資者需要注意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