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積極引薦量化私募
“我們也看到了上市公司對銀行理財的興趣已經不像過去那么火熱。今年以來,我們會有意識地引導上市公司去認識、購買一些量化對沖產品。而對于一些特定策略的量化對沖基金來說,產品可以做到凈值平滑、風險可控,同時又免去了銀行在中間吃一道‘差價’,如果能促成私募和上市公司的直接合作,私募的銷售費用以及后續的一系列傭金等費用都可以為券商帶來持續的收益,并在券商平臺形成投資募資的一個閉環,所以券商有動力去挑選優秀的私募給合適的、有閑散資金的上市公司。”上述券商人士說,“并且事實證明,市場中確實存在這類能夠部分替代銀行理財的量化私募基金。”他補充。
他還表示,不僅是上市公司,券商還會將這種類型的私募對接給部分資金實力雄厚的非上市企業,“根據公司自身的需求,幫他們找到穩健但收益還有相對優勢的產品。”
北京一家量化私募在過去不到3年的時間發展至5億規模,他們的客戶幾乎都是實體企業主。該私募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從過去路演的經歷來看,實體企業主甚至包括部分金融機構最初對量化都不敢涉足,因為無論從策略還是技術手段,量化于他們都太陌生。但現在整個市場處于被倒逼的狀態,銀行理財利率下降,必須找到更好的代替方式,量化對沖可以從實盤業績和對沖手段等方面慢慢打動這一類“金主”。他同時表示,從私募角度來說,上市公司一直以來都是同業積極開拓的客戶群體,他們龐大的閑置資金對私募是最大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