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排名的另一邊,西部利得基金上半年的表現則乏善可陳。西部證券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西部利得基金當期實現營業收入4423.78萬元,凈利潤-1422.42萬元,成為目前納入統計范圍的唯一一家上半年出現虧損的基金公司。
統計顯示,去年上半年,西部利得實現營業收入2511.84萬元,凈利潤為-569.98萬元;相比去年同期,西部利得營業收入大增76%,但是其虧損幅度反而加大。
委外成盈利新“神器”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今年上半年市場缺乏整體性行情,但依舊有一批基金公司憑借以銀行委外為代表的機構資金“撐臺”,取得了不錯的營收和凈利潤成績。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華福基金。國脈科技半年報顯示,其持股24%的華福基金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1.73億元,同比大增8.14倍,實現凈利潤6117萬元,同比增長28.93倍。其也是目前已披露相關經營數據的基金公司中營收與凈利潤增幅最大的一家。
從規模上看,華福基金去年6月末公募規模為152.65億元,一年后驟升至589.32億元。
7月13日,華福基金一口氣上報了5只債券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5只基金均為銀行委外定制產品。資料顯示,華福基金的股東之一為華福證券,而后者則與被稱為“同業之王”的興業銀行關系密切。
無獨有偶,鑫元基金上半年利潤也逆勢實現正增長。南京高科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鑫元基金實現營收2.32億元,同比增長59.71%;當期利潤則為1.15億元,同比漲幅高達219.96%。
銀河證券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年中,鑫元基金資產管理規模超過500億元,其中公募130億元,專戶超375億元。
中小、次新基金公司之外,大公司在對接委外方面的熱情同樣高漲。以博時基金為例,招商證券此前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其持股49%的博時基金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98億元,凈利潤近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71%和15.30%。
統計顯示,在上半年公募整體縮水4000多億的背景下,博時攜帶400多億的增量規模重新排進行業前十。截至8月30日,年內博時基金已發行新產品49只,而目前上報待批的新基金還有50只,其中多為債券型基金,且委外定制風格明顯。
“去年市場調整過后,我們就開始調整市場體系來對接機構同業需求,我們當時認為,最晚一年之后,城商行和農商行的大量委外需求一定會爆發。”博時總經理江向陽說,“之后的變化大家都能看到。”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基金承攬委外資金的熱情持續高漲,據記者了解,至少有5家以上基金公司表示下半年還將發行超過10只委外定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