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證監會的例行發布會上,證監會表示對慧球科技進行立案調查。上交所表示如果慧球科技未能在整改限期內落實整改要求、消除風險,將對公司股票實施ST處理。
8月29日,因信息披露問題,引發市場廣泛關注的慧球科技復牌,以跌停價開盤。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共有43只基金、機構產品持有慧球科技股份,其中包括42只公募基金和1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公募基金合計持有4829.6萬股,占其流通市值的12.23%,持倉市值達7.6億元。()
有趣的是,復牌第二天,慧球科技出現了較大幅度地上漲,那么這些基金將何去何從呢?
慧球科技愛重組?
綜合各方面的信息,慧球科技一直是一家問題重重的公司,這家上市16年的企業六度變更經營主業;數家公司欲對其重組,皆失敗;股價在半年多時間翻9倍再用數月時間跌到低谷;公司前實際控制人資管計劃成A股大股東爆倉首例。
實際上,慧球科技的問題,很難用一兩句話說得清楚,記者注意到,此前,慧球科技曾停牌長達五個月,理由是推進公司重大資產重組。2016年1月26日,慧球科技發布停牌公告稱,實際控制人顧國平,擬將其控制的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部分資產與公司進行重組,公司進入重組停牌程序。然而僅一個多月后,3月9日,慧球科技又公告稱,由于無法與上海斐訊就交易內容、方案等實質性內容達成一致意見,公司終止與上海斐訊重組,并正在于其他公司進行接洽。類似的情況反復上演。3月16日,慧球科技公告稱正與上海遠御進行重組洽談。4月26日,慧球科技又公告稱重組終止。5月4日,慧球科技稱調整重組范圍,正推動上海斐訊整體注入上市公司。由于涉及到國有資產審批,公司申請繼續停牌2個月,最晚至7月5日披露重組預案。但就在截止前一天,7月4日,慧球科技才公告稱,由于顧國平持有的上海斐訊股權被凍結,公司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
將時間點推至2014年,當年三月,慧球科技就曾連續停牌三個多月,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當時,慧球科技擬采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的方式購買上海斐訊100%股權。但2014年7月2日,公司卻公告稱,因在一些事項上未達成一致意見,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終止。
值得注意的是,期間的5月中旬,國泰君安曾以財務顧問的身份,對上海斐訊的股權狀況展開調查。但6月15日,國泰君安方面表示,“鑒于盡職調查工作受限”,經雙方協商,國泰君安終止了財務顧問委托關系。就此,上交所對慧球科技進行了二次問詢。
7月20日,慧球科技方面回應稱,由于沒有預估經驗,且未聘請相關中介機構提供專業意見。因而在方案調整時,顧國平“并不知曉”,應將相關股權凍結事項告知上市公司。
監管層的耐心是有限的,今年的8月26日,上交所公告稱,因存在嚴重的信息披露問題,且已持續一段時間,對慧球科技實施ST處理,已經存在客觀必要。上交所方面要求,慧球科技須在9月9日(周五)之前完成整改;如屆期未能落實整改要求,9月13日(周二)起,慧球科技股票將被實施ST處理,轉入風險警示板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