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基礎市場的巨幅震蕩和基金規模的萎縮,不少分級基金走上了清盤或轉型之路。上周五,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對分級基金的答復再次引發行業對分級產品的關注。在降杠桿成為大趨勢的背景下,分級基金是存是廢引發行業熱議,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具有較高杠桿的分級基金未來命運引人關注,但投資者適當性是看待該問題的核心。
分級基金或加速轉型
上周五,張曉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考慮到分級基金產品設計及交易機制較為復雜,普通投資者不易理解,并且去年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證監會暫停了此類產品注冊工作,目前,證監會正在研究完善分級基金相關監管安排。
監管層的表態令分級基金的命運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北方某基金研究人士認為,分級基金新產品早已停止審批和發行,分級基金目前已經難以獲得政策方面的支持。中國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曾表示,“必須在公募領域嚴格限制對優先級保本保收益的結構化分級產品,回歸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基金本質。” 在該人士看來,分級基金的設計并不符合上述要求。“在產品設計上,分級基金的A、B份額都不符合基金本質的要求:以A份額來看,它不是‘收益共享,風險公擔’的;以B份額來看,它完全就是加杠桿、放大風險的博弈工具。”該人士稱。
在分級基金監管加碼的預期下,有的公募已經加速推進旗下分級基金的清理或轉型。
華南某公募人士表示,由于管理層對產品降杠桿監管的加強以及公司運營部分“迷你”分級產品的成本壓力,公司會逐漸清理一些小的分級基金,并對一些大的分級產品逐漸規范轉型,降低此類高杠桿產品在公司產品中的比重。
降杠桿或為大勢所趨
在當前資管新規中,資管產品降杠桿已是大勢所趨,銀行理財、保本基金產品等都在降杠桿,即便是配置債券品種的配置杠桿也在逐漸下移,而分級基金目前還有一些杠桿率超過2倍,在產品降杠桿的大背景下,分級基金的高杠桿顯得有些突兀。
滬上一位基金經理表示,“監管層的整體思路是降杠桿,目前分級基金仍具備很高的杠桿率,尤其是相對規模偏小的基金,杠桿率會更高。”
集思錄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22日,全市場142只分級B產品的平均凈值杠桿為2.24倍,其中,多利進取凈值杠桿最高,為4.99倍,80只產品的凈值杠桿在2倍以上,市場占比為56.33%。
該基金經理分析,一方面,這些小分級基金對公司的運營是得不償失的,不僅占用公司的人力資源和產品資源,也沒有帶來管理費上的提升,在產品運作上是不經濟的;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的冷熱轉換,分級產品的規模和交易量也會隨之大幅波動,這也會放大市場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