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 (記者 戚俊華) 隨著A股市場的企穩回升,新公募基金發行也不再遇冷。最新統計顯示,10月新成立的公募基金規模為180.38億元,較9月的129.91億元增38.84%,固定收益類基金規模有大幅上升。其中,保本型基金規模126.83億元,占比70%。
公募基金業內人士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在經歷三季度的股市低迷后,不少基民的風險偏好發生轉變,偏股型基金有些“失寵”,收益穩健避險的固定收益類產品走俏。該業內人士表示,公司發行的偏股型基金只有七八億的規模,而保本基金規模達30億,且提前結束了募集。
據了解,相對于偏股型和偏債型基金,保本型基金既做債券又做股票,股票倉位限制在40%以內,在市場下行的時候可以保障本金,在市場向上的時候可適當參與股票行情。
不過,保本型基金有兩至三年的“保本期限”限制,提前贖回不承諾保本,還須支付贖回費用,因此投資者須注意贖回手續費的比例與相關贖回條件。此外,保本型基金只保“本”而不保盈利。保本型基金的保本只是對本金而言,并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目前看,市場上保本型基金一般收益率可達5%—15%左右。
國都證券江漢北路營業部投資顧問陳靈表示,以往保本基金多是對理財產品的補充,投資者往往首選銀行理財產品而非保本基金,但隨著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降到5%以下,保本基金的吸引力進一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