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風頭正勁的韓國現代汽車集團(以下簡稱“現代汽車”)正在遭遇成長的煩惱。在今年全球銷量下滑和中國銷量增速下滑的態勢下,現代汽車近期又陷入了本土工人罷工和中國進口經銷商維權的各種旋渦中。
日前,近30家現代汽車進口經銷商由于無車可售維權未果后,于9月20日在北京現代汽車大廈進行集體抗議活動,要求退網賠償。與此同時,韓國現代汽車工會9月26日起進入全面罷工,要求現代汽車拿出包括提薪在內的待遇改善方案。
現代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營銷戰略部經理吳雁冰此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并未提及二者的關聯,對于經銷商反映無車可賣的情況,吳雁冰只是表示現代(中國)并沒有拒絕向經銷商提供車輛,只是由于天津爆炸事件及中國排放標準的提高,導致進口車沒能及時供貨。對于目前的最新進展,現代(中國)并未作出回應。
退網維權升級
據記者從現代進口車經銷商處了解到,進口現代全國經銷商已和進口現代廠家爆發了“無車可賣的退網維權補貼維權事件”,現代汽車總經理王秀福在6月29日、7月13日分別在長沙、上海與經銷商代表談判,但均未提出補償措施。這種冷處理態度一直為經銷商所不滿,最終爆發了在北京現代大廈堵門的維權事件。經銷商們在9月19日和20日再次向現代汽車北京總部發函施壓,要求退網并賠償其損失。
與前述維權難以得到回應不同,此次維權很快就得到現代汽車方面的回應,經銷商在維權當日便收到現代(中國)方面表示愿意開展協商并提供“支援金額”的信函,“支援金額”總計6000萬元,平均到每家經銷商僅200萬元,這與經銷商理想的賠償金額相距甚遠。在此情況下,現代(中國)改變策略,開始與經銷商逐一協商,根據每家經銷商實際情況來確定賠償金額,據江蘇南通韓現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榮震透露,目前雙方仍在談判當中。
這場風波源起于4年前——2012年,進口現代的廠家將進口現代汽車銷量占比達80%的“新勝達”車型轉由北京現代生產,并且后續再無主力車型推出,尷尬的是,勝達國產后的銷售狀況難以令人滿意,與漢蘭達、銳界等競爭對手數千輛的月銷量相比,今年前9個月月均銷量不足千輛的勝達實際上已經淪為掉隊者。
無主力車型推出導致現代汽車經銷商的經營狀況持續惡化,自2014年起被現代汽車勸退的經銷商退網率已達50%。據現代進口經銷商反映,現代汽車2016年開始已不再接受新的提貨訂單,同時也不提供符合中國汽車國五排放標準的車型等形式勸退進口現代經銷商,最終引發維權事件。
目前,現代進口經銷商一共近40家,此次參與維權的有30余家。對此,一位參與維權的經銷商對記者表示,沒有參與維權的或許與現代(中國)達成了某種協議,銷售了天津爆炸事故車,但這種說法并沒有得到未參與維權的經銷商證實。不過上述參與維權的經銷商對記者表示,目前參與維權的經銷商均沒有銷售天津爆炸受損車輛。
由于沒有法律規定經銷商退網可以獲得相關補償,目前僵局更像是艱難的博弈,無論結局如何,雙方都難稱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