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股東排名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市場監管者的介入,在反壟斷調查的強光之下,多年來始終籠罩于滴滴的VIE架構以及股權結構之上的那重重迷霧,將徹底消散。
從上述公開信息推斷,相比復雜的VIE架構,滴滴的股東圖譜和層級可能更為繁復,且不同股東間的轉讓交易也很難追溯。至于滴滴自身,其對股東的持股比例和每一輪融資的估值則都予以保密。外界無從知曉,究竟誰是滴滴的第一大股東?Uber全球在股東榜上位列第幾?單筆投資額最大的蘋果又有多少影響力?
上證報記者曾多次向滴滴公司及相關出資方求證,都未得到具體回應。包括一名滴滴副總裁在內的多位公司內部人士則向記者明確表示,對于股東持股比例以及所謂VIE架構等信息“并不知情”。
而國內一家在線出行分析機構的分析師也向記者坦言,他們曾試圖了解滴滴完整的股東結構,卻始終未能完成。“太敏感了”,該分析師這樣評述,但未就“敏感”原因作進一步解釋。
相對而言,唯一“不敏感”的可能只剩滴滴的歷次融資成果了。
自2015年情人節滴滴、快的合并以來,其以絕對的市場優勢一直成為資本關注的焦點。截至目前,滴滴(合并后)的離岸主體小桔快智共完成兩輪融資。其共性是,這兩輪融資延續時間都達幾個月。
2015年7月,滴滴完成了20億美元融資,新的投資方包括資本國際私募基金(Capital International Private Equity Fund)、平安創新投等,阿里、騰訊、淡馬錫等原有股東也追加了投資。隨后滴滴又擴大融資額度,至2015年9月此輪融資規模已達30億美元。
此次收購優步中國前,滴滴完成新一輪45億美元的股權融資,新的投資方包括蘋果、中國人壽等。其中,蘋果的投資額達10億美元,為滴滴迄今為止收到的最大單筆投資;中國人壽則投資6億美元,其中包括3億美元股權投資及20億元人民幣的長期債券投資。此外,招商銀行還將為滴滴牽頭安排25億美元的銀團貸款。這意味著,滴滴最近一輪融資的實際總金額已超過70億美元。
需要補充的是,滴滴只在每輪融資完成的關鍵時點披露其融資總額。但其實,每一輪融資的起始時點都比較模糊,時間范圍并不那么明確。滴滴內部人士也向記者承認,公司其實一直在進行融資,以至于內部人員也都無法確定(當前的融資)到底該算作是第幾輪。
對于合并優步中國后的滴滴,有市場人士給出了350億美元的估值。而相對于整體估值,市場更關注本次交易中一個特別的細節,即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但卻享受17.7%的經濟權益。如此設計,或許與滴滴的VIE架構以及迷宮般的股權結構有著很大關系,此外,投票權和收益權的分離很可能也是滴滴管理層強化對企業控制權的一種安排。
但有一點是難以回避的:在通過大規模兼并集中市場份額之后,滴滴的新老股東們是否將謀求變現?正如朱嘯虎對媒體所透露的:“Uber全球的董事會給TK(Uber創始人特拉維斯·卡拉尼克)施加了很大壓力,希望他盡快實現(優步中國的)盈利,不能繼續燒錢,這也是推動滴滴合并優步中國很重要的原因。”同理,滴滴將來是否也會面臨一眾大牌股東的業績考核壓力?
由此,市場對于滴滴合并優步中國所產生的 “壟斷”之憂便不難理解。乘客擔心漲價,司機擔心補貼取消……大家對于資本是否還會在乎乘客和司機的感受,并不清楚。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市場監管者的介入,在反壟斷調查的強光之下,多年來始終籠罩于滴滴的VIE架構以及股權結構之上的那重重迷霧,將徹底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