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7日新媒體消息,近日,“巴鐵”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進行試驗之后,飽受輿論質疑。疑問主要有三方面:項目是否被政府批準、資金募集是否合法、技術是否可行。記者對此探訪巴鐵測試現場,并采訪了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巴鐵科技)相關人士和相關政府部門。
目擊:巴鐵仍占路,測試存波折
8月2日,“巴鐵”開始進行路面測試,記者調查發現,“巴鐵”占路測試一個多月,當地村民反映生活受到影響,測試過程一波三折。
8月5日,記者來到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車站村的“巴鐵”測試路段。和幾天前路面測試時相比,沒有了圍觀的人群,測試車“巴鐵1號”靜靜停在巨大的藍色工棚內,四周豎起黑色的幕布,一些穿著有“巴鐵”字樣服裝的工作人員進進出出,身形忙碌。
“巴鐵1號”車輪下的軌道占據兩條車道,向北延伸300米,全部用護欄圍擋,有專人看守,整段道路只剩下西側的兩條車道可供通行。有公共汽車或大型貨車相向行駛經過這一路段時,車速明顯下降。
記者看到,這條名為富民路的道路重新設置了道路標志線,并在禁行路段有黃色的“巴鐵”字樣。這段封閉道路中間,是北戴河車站村的出入口,恰好被護欄擋住。一些村民告訴記者,“巴鐵”試驗封路已經一個多月了,前段時間一直有圍擋,村民日常出行很不方便,“可憋屈了”。
記者了解到,“巴鐵”進行首次路面測試時,過程并不順利。一位“巴鐵”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8月2日測試當天,還在匆忙調試;測試開始前半小時左右,一組為“巴鐵”提供動力的電池出現故障,測試推遲了1個多小時。
“巴鐵”項目是否被政府批準?
有媒體報道,秦皇島市和北戴河區相關部門均不了解“巴鐵”項目。巴鐵科技監事、股東白志明向新華社記者表示,河北當地政府知曉此事:“我們和政府有簽約意向和框架協議。”
巴鐵科技董事長助理李亞妮告訴記者,公司和秦皇島市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和北戴河區政府簽訂了項目合作協議,內容是在北戴河設立實驗線路1公里,但因道路條件不滿足,調整到300米。協議里還包括建設10公里示范線,后續120公里的線路也在規劃中。
記者就與巴鐵公司達成協議一事聯系了秦皇島市委宣傳部及北戴河區宣傳部門。隨后北戴河區新聞中心工作人員聯系記者,稱受秦皇島市委宣傳部委托,以郵件形式進行了回復。
郵件顯示,秦皇島市旅游旺季車流較密集,該市一直試圖解決交通擁堵問題。今年4月,秦皇島市人民政府與巴鐵科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書,擬在秦皇島市建設“巴鐵”項目研發中心。7月,秦皇島市政府與巴鐵科技選定北戴河區車站村富民路部分路段做為“巴鐵”試驗線。巴鐵科技主要進行軌道鋪裝、臨時站臺修建、模型試驗車組裝試運行及臨時組裝倉房建設。合作期限截至2016年8月31日,試運行期滿后另行協商。在合作期限內,北戴河區車站村富民路試驗線路段無償提供給巴鐵科技使用。試運行期限后,依據協議約定,公司方需將路面原樣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