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4日,“巴鐵”生產研發基地舉行過奠基儀式的地方仍然是個大土坑。 新華社 圖
日前,有“空中巴士”之稱的巴鐵1號試驗車在河北秦皇島啟動綜合實驗,引發公眾對巴鐵科技含量、背后資金問題等多種質疑。記者實地探訪位于河南周口的巴鐵項目研發生產基地發現,規劃投資100億元的項目毫無施工跡象,土地、環評等各項手續還不完備,曾宣稱的“2017年首輛巴鐵下線”仍是個問號。
在周口港口物流產業集聚區(簡稱“周口港區”)一條新修的名為“巴鐵大道”的公路一側,被白色圍墻圈起的數百畝土地荒草叢生,草叢內零星散落著石塊,有人趕著羊群在圍墻內吃草。在沒有荒草的中間區域,赫然出現一個新挖的直徑約十米的大坑,幾個孩童在爬上爬下。
附近村民告訴記者,這里就是巴鐵生產研發基地,7月份剛舉行過奠基儀式。“來了兩輛推土機,搭了個臺子,臺上站幾個戴花的人,可熱鬧。”李埠口鄉郭河村一名苑姓村民說,儀式結束后再沒有任何動靜,連奠基的牌子也拉走了,只剩下個大坑。
這種說法得到多名村民證實。孫莊、王莊、繩營等周邊村民組居民介紹,這片區域以前是麥田,今年清明節前后接到征地通知。當時麥子已經一尺高,村民拿到一畝地57400元的土地補償款。但幾個月來,始終未見開工建設。
2015年12月,周口港區與中國華贏集團簽約合作巴鐵項目。周口港區管委會主任趙萬俊介紹,項目規劃總投資100億元,一期用地300畝,三期共一千多畝,建設巴鐵生產研發基地。按照計劃,2017年首輛巴鐵在周口下線,正常生產后年產量達一千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