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據央行官微,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中國金融》2021年第19期發文稱,改革后,LPR的市場化程度明顯提升,報價水平逐步下行,及時反映了市場利率下行趨勢。
劉國強稱,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發給中國經濟和社會活動帶來了較大的沖擊,人民銀行準確研判疫情形勢,及時作出應對,前瞻性引導公開市場操作和MLF中標利率下降,1年期LPR同步下降,并發揮方向性和指導性作用帶動貸款利率下行。2021年9月,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改革以來分別累計下行0.4個和0.2個百分點。LPR下行帶動企業貸款利率明顯降低,有效地推動了金融向實體經濟讓利。2021年8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62%,較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0.7個百分點,處于歷史較低水平,降幅超過同期1年期LPR降幅。2020年全年,金融系統通過降低利率、減少收費、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措施,實現向實體經濟讓利逾1.5萬億元。
劉國強表示,隨著改革深入推進,市場化形成的LPR也已取代貸款基準利率成為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的主要參考基準,LPR在金融機構內外部定價中的基準作用明顯增強。目前,全國性金融機構均建立了FTP相關制度和系統,并不斷完善掛鉤LPR的貸款FTP機制,LPR的變動可及時通過FTP傳導至貸款端。地方法人金融機構FTP機制建設不斷完善,63%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已建立了內部FTP管理制度,較改革前提高了14個百分點。(記者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