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18,都會成為各種新技術、新體驗的PK臺,比如2018年的新零售,2019年的本地生活,2020年的直播帶貨,那2021年呢?目前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八個字:時長增加、套路減少。
首先,今年的6.18比過去開始得早,持續的時間也更長。無論是直播、短視頻、大圖文打造的內容生態,還是盲盒直播、共情消費的方式概念,這種提前啟動的超長周期疊加預售前置,使商家備貨、預估銷量更加有的放矢,消費者也可以根據需求安排消費計劃。
其次,隨著監管的精準發力,往年電商節大平臺二選一的做法今年銷聲匿跡。作為監管升級后電商平臺迎來的首個大促,今年商家的選擇更多,平臺的套路明顯減少。而一些短視頻平臺等新生力量的加入,使得6.18從簡單的價格戰,向綜合實力的比拼轉型,競爭更加激烈。
利用直播帶貨,擴展線上模式,電商購物節年復一年在實現銷量的提升。但同時,也還存在需要打通的諸多堵點難點。比如,當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從“淘便宜”向“買品質”升級,追求性價比、購物體驗和商家服務時,如果還是采用低價換銷量,必將會透支吸引力。其次,當直播帶貨的迅猛發展使虛假宣傳甚至出現假貨的情況時有發生時,必須從源頭上明確,直播帶貨是電商模式升級的一步,而不能只把它當成流量變現的工具。
不要讓流量變現成為電商進化的絆腳石,那么,我期望電商平臺能通過供應鏈整合優勢,在下沉市場找新增量空間,以場景化、平臺化、數字化和娛樂化,拼產品、拼服務、拼體驗,打造新的消費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