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浪滾滾穗飄香,遍地黃金收割忙。
又是一年麥收季節。在山西翼城,當地依托“整村托管”的農業生產模式,整合零散土地資源,對接專業服務組織,助力夏糧豐收。
在翼城縣云唐村的單產提升項目示范田里,金黃的麥浪與轟鳴的農機交織成一幅生機勃勃的豐收畫面,經過收割、脫粒等環節后,一顆顆籽粒飽滿的小麥被裝進運輸車。
為了降本增效,當地還以村集體為主體,通過整合零散土地資源,對接專業服務組織,圍繞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環節,開展“整村托管”服務。目前,已有12個村莊完成整村托管。
翼城縣石橋村黨支部書記 趙小冬:整村托管后,土地成方連片,大型機械進得來,新技術落得下,村里勞力解放出來,外出務工發展副業的人越來越多。
翼城縣農業生產托管聯合體負責人 李學峰:通過大數據分析、標準化作業,我們系統規劃種植結構,精準調配農資和農機。就拿石橋村來說,通過智能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節水節肥30%以上,糧食產量提高了15%。
今年翼城縣小麥種植面積33.8萬畝,截至目前,收獲進度已過八成,預計六月下旬全面完成收獲。
大豆玉米復合種植
改良農機助力增收
眼下,山東各地正有序開展夏種工作,在臨清市,當地通過推廣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模式,努力實現“一地雙收”,助力糧食產量提升。
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是在同一塊土地上同時種植大豆和玉米兩種作物,利用作物的“身高差”,在土地面積不變、玉米不減產的前提下,增加玉米播種密度,同時多收一季大豆。
在臨清市煙店鎮王莊村的大豆玉米復合種植示范基地,農技人員正在為種植戶講解復合種植模式的品種選擇、播種方法等,讓種植戶更好地掌握種植技術。種植戶使用玉米播種機、大豆播種機、植保無人機等,“多機聯動”共同作業,600畝土地2天就能完成播種與管理。
臨清市農業農村局技術推廣科科長 孫憲銀:大豆玉米復合種植能通過優化土壤結構,減少化肥使用,實現生態與效益雙贏。后期再配套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以減少肥料投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節約用水,同時植保無人機的精準施藥,也降低了病蟲草害的發生。
同時,當地根據農田特點,在玉米播種機上加裝撥草輪,將播種行上的秸稈、殘茬和雜草撥開,保證播種質量,還在大豆和玉米播種機上都加裝了電子報警系統,避免缺苗問題。
近年來,當地積極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目前玉米大豆復合種植面積達1.7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