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杭州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正式落地實施,按照《方案》的計劃,到2027年,杭州將打造低空經濟多元應用場景,包括低空物流、治理、文體旅等。
低空經濟,這個聽起來略顯頗具科技感的概念,實則是一片蘊含無限可能性的藍海市場。它在法律和技術的雙重驅動下,正逐漸成為國家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領域,其核心在于1000米乃至3000米以下低空的高效利用。從無人機快遞到低空旅游,從空中智能管理到應急救援,低空經濟以其廣泛的應用場景、龐大的產業鏈條和巨大的市場潛力,被譽為下一個經濟增長的“黃金賽道”。
低空經濟,萬億級賽道
7月15日下午3點半,建德航空小鎮的航空樂園停機坪上,一架黃色直升機的螺旋槳開始加速,坐在機艙里的學員在教練員的指導下操縱著直升機緩緩升空。螺旋槳刮起的風驅散了停機坪上讓人胸悶的灼熱空氣。隨著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直升機的機身輕盈轉向,飛往遠方。
低空經濟市場無比廣闊,增長速度同樣驚人。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注冊的無人機約60.8萬架,較去年年底增長了48%;無人機累計飛行981.6萬小時,較去年同期增加13.4萬小時。
極速攀升的不僅限于無人機的數量。在浙江、廣東等省份,低空經濟的示范區和試點也紛紛涌現,并出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空經濟發展模式。以杭州為例,《方案》為杭州這座數字經濟第一城擘畫出一個年產值高達600億元的嶄新經濟圖景。杭州的這一步,不僅僅是對自己未來的超前投資,更是為全國低空經濟賽道的疾馳鋪設了第一塊堅實的基石。
事實上,低空經濟背后的市場遠不止此。據權威預測,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在2035年超越6萬億元,與之相呼應的是全球市場的廣闊藍海,一個萬億美元級別的市場正在悄然成型。
低空經濟,引擎在轟鳴
隨著《方案》的實施,一個面向藍天的宏大愿景已經揭開序幕。不僅杭州在低空賽道上全速發力,在全國范圍內,一條圍繞低空經濟螺旋延展的萬億級賽道正呈現在人們面前。
就在7月21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發布,其中提到,“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這為“低空經濟”這一領域進一步發展,指明了具體方向,也為低空經濟的起飛清理了航道。
在更早的1月1日《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施行,為無人機的安全便捷飛行提供有力支撐。2024年3月底發布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政策紅利如潮水般涌來,地方響應迅速,杭州作為先行者,也以實際行動展示出低空經濟的無限活力,從小規模試點走向大規模應用,每一個成功案例都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指引著前行的方向。科技進步是低空經濟的硬核驅動力。從電動飛機的騰空到無人直升機的商用破冰,再到無人機物流的常態化運行,技術的每一次突破都為低空經濟打開了新的窗口。杭州,作為這場革命的急先鋒,其在應用場景上的深耕細作,已然為低空經濟的未來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低空經濟作為全球競爭的新興市場,不僅是一種經濟形態的轉變,也是國家創新戰略的具象體現,更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不僅是低空經濟的龐大市場和機遇,還有巨大的挑戰。政府的頂層規劃、法律法規的完善、空域管理的革新、關鍵技術的突破、多元應用的拓展,每一項都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對于低空經濟企業來說,只有不斷探索與實踐,持續創新與合作,才能在這條新興賽道上跑出中國速度,書寫屬于中華民族的藍天新篇章。
低空經濟,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向著更廣闊的未來振翅翱翔,邀我們一起見證這場藍天之上的經濟盛宴。(商報記者 朱光函 攝影記者 嚴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