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基準的布倫特原油價格近兩年來首次跌破了去年同期水平,這一同比的價格變化雖然看似不起眼,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卻或許是新年伊始最為值得關注的一個市場信號……
(資料圖片)
行情數據顯示,布倫特原油價格在本周三曾一度跌至77.72美元附近,周五亞市盤中的最新報價仍低于每桶80美元。這是時隔近兩年來,布倫特原油的同比變動首次轉為負值。
鑒于去年俄烏沖突導致油價大漲所引發的基數效應,可以預見,這一趨勢在接下來很可能將進一步延續下去:
布倫特原油去年3月曾達到過139美元/桶左右的14年高點,直至去年7月,布倫特原油仍長期維持在100美元/桶上方的三位數水平。
事實上,在布倫特原油價格同比變動轉為負值之前,天然氣、銅、小麥等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也已早早出現了類似的變化。美國天然氣價格本周已刷新下2021年9月以來的最低收盤價,銅價的同比變動更是自去年4月以來就一直為負值。
觀察這些大宗商品同比變動的意義在哪呢?意義在于——在經濟活動和需求放緩的大背景下,這些基數效應可能已強烈表明,更大范圍的通脹已經見頂,并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迅速下降。
而這,正與眼下依然在通脹問題上小心謹慎的美聯儲,形成了鮮明對比。
未來通脹的真相究竟會是怎樣的?
毫無疑問,美聯儲目前仍幾乎沒有在抗通脹問題上退縮的跡象。政策制定者更關心他們所認為的服務業粘性通脹和勞動力市場緊張,而不是年內經濟衰退風險的與日俱增。
然而,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如果能源和大宗商品等關鍵領域的通縮持續下去,并迅速將更廣泛的消費者價格漲幅拉低至美聯儲2%的目標附近,這可能會再度令美聯儲“陷入難堪”。
EY-Parthenon首席經濟學家GregoryDaco就認為,這些通貨收縮的動態將加劇,以至于到今年年底,美國的整體CPI可能會降至2%以下。
“美聯儲政策制定者正繼續試圖保持鷹派的語氣,但很難眼見為實令人信服。這最終可能反映出一個事實,即美聯儲抗通脹的工具是笨拙的,”Daco表示,他指的工具是美聯儲大幅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的加息政策。
周三公布的美聯儲12月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政策制定者希望未來的緊縮舉措具有“靈活性和選擇性”。但他們依然強調,這不應被視為他們抗擊通脹的承諾正在減弱的跡象。會議紀要還顯示,沒有一個政策制定者預計今年會降息。
在歷史上,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路徑向來是“多變”的。值得人們在當前“翻出舊賬”的是,美聯儲在2021年12月的點陣圖中值曾預計,2022年底的聯邦基金利率將僅為0.9%,到2023年底也僅為1.6%。
這在如今看來,早已淪為了所有市場參與者眼中的“笑柄”。美聯儲上月會議已再度宣布加息50個基點,將利率區間抬升至4.25%-4.5%。最新的利率點陣圖更是顯示,今年的利率峰值將達到5.1%。
這無疑給人們拋下了一個疑問:既然美聯儲在2021年曾錯把長期的通脹誤認為“暫時性”的,如今又是否會同樣低估了通脹的回落速度呢?
通脹基數效應不容忽視
目前,美國CPI同比漲幅已經連續五個月出現了回落——從去年6月9.1%的40年高點降至了11月的7.1%。盡管眼下CPI同比漲幅看起來依然較高,但大多數經濟學家預計該指數還將進一步下降。
可以預見到的是,油價的動態將有助于決定通脹回落的速度。大宗商品和能源成本在消費者價格指數中占有顯著的權重。EY-Parthenon的Daco估計,油價每移動10美元,對年度通脹率的影響大約為0.2個百分點。
(布倫特原油與5年-5年遠期通脹預期的對比)
而相比于油價,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College)經濟學教授、前英國央行官員DannyBlanchflower表示,當前更為令人信服的基數效應論點,可能還來自于官方通脹數據本身。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去年上半年未經季節性調整的CPI環比平均漲幅曾高達1%。但在接下來的五個月里,這個數字崩潰到了只有月均0.1%。
如果說,CPI同比大致是之前12個月環比數據的疊加,那么去年上半年環比漲幅最猛的幾個月就將從即將到來的統計中消失。
“單從基數效應來看,即便到6月份通脹率低于2%,也并非就是不合理的?!彼a充稱,在一輪高通脹之后,即使未出現徹底的通貨緊縮(deflation),也總是會伴隨著通貨收縮(disinflation)的出現。
按經濟學理論,當通貨膨脹率低于0,而成為負數時,即為通貨緊縮。通貨收縮(disinflation),不同于通貨緊縮,意為通脹下的通脹率增幅下降的經濟周期階段。
本文由財聯社授權“匯通財經”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