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5日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信用監管與互聯網+監管融合創新主題論壇上,天津市委網信辦主任,市大數據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蕓在視頻發言中表示,天津將采取“三個一”行動,通過央地協同,數字賦能,打造“數字+信用”智慧監管新模式。
當前,城市的精細化治理需要科學化、法治化、智能化的城市監管運行機制。天津在推進“互聯網+監管”的探索實踐中,高標準開展“互聯網+監管”多級聯動應用試點的探索實踐,為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做出了樣本和示范。
王蕓介紹,天津重點采取了“三個一”行動推進“互聯網+監管”試點建設。即一套機制統籌數字政府“一盤棋”:以“黨管數據”為引領,推進“三級確保、建設四級、多級完善”網信工作體系,組建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構建起“一張網”“一盤棋”的網信、大數據工作格局;一個平臺打通數據壁壘“一盤棋”:依托全國一體化在線監管平臺,聯通國家“互聯網+監管”與天津市“互聯網+監管”平臺,央地協同,打通橫縱數據壁壘;一個試點探索央地聯動“一盤棋”:充分運用國家“互聯網+監管”平臺匯聚的海量多元數據,結合天津實際,探索出“數字+信用”協同監管的新路徑,打造成為信用數字化監管的“奠基石”。
王蕓說,“數字+信用”是一場制度和資源配置的開荒。雖然沒有現成的“教科書”,但天津已經從燒“一壺水”開始,逐漸讓“一池水”沸騰起來,通過加強“四個功能”支撐體系建設,推動各類數據匯聚融通和共享應用。
——功能一:數據標準“規范統一”。天津通過建立全市“多單融合”標準化事項對應清單,打通“信用中國(天津)”“互聯網+監管”“執法監督平臺”“雙隨機、一公開”等執法監管類系統,依據建設完成的“法律法規庫”,形成“多單融合”對應事項1.7萬余項,不僅實現為基層減負,更全面提升監管標準化水平。
——功能二:監管盲區“精準定位”。天津對“互聯網+監管”平臺歸集的1.6億余條行政執法監督記錄與全市信用信息評價進行比對碰撞,用算力算法將未被檢查處罰且信用等級較低的“重點關注企業”列入“監管盲區企業”名單。賦能各部門針對“監管盲區企業”精準開展排查、做到“心中有數”,提高檢查效率,從而減少對合規企業的打擾,真正做到“無事不擾、無處不在”,進一步提高監管精準化水平。
——功能三:評價結果“融合應用”。通過歸集國家推送的公共信用信息和天津市行業信用分級分類評價信息,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庫,推進企業信用風險管理、信用約束、信用風險預測。結合監管實際需求,天津市委網信辦聯合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委、市公安局、市應急局、市消防救援總隊等部門,在公路建設、水運工程建設等8個行業探索開展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措施60多項,建立健全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
——功能四:政企共管“社會共治”。天津全面聚焦以網管網,重點加強平臺經濟等重點領域監管執法。圍繞網約車監管等重點領域,通過匯聚網約車訂單數據、人員從業資格證、車輛運營資質數據等海量多元數據,構建風險預警模型,有效支撐基層執法。圍繞企業信用監管,依托“互聯網+監管”平臺建設了“虛開騙稅風險預警模型”,精準挖掘虛開騙稅企業,有效防止稅款損失。
王蕓表示,下一步,天津將爭取更多應用試點落地,圍繞“數字+信用”,在創新開放度上自我加壓,在工作實踐中自我革命,對標發展需要和前沿制高點,通過“信用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的深度融合,讓天津成為發展政策的高地,企業成本的洼地,創新能力的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