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蘋果和特斯拉大跌引發市場焦慮后,“殺白馬”故事落到了另一家科技巨頭微軟頭上。
周三,美股市場集體回暖,微軟反其道而行之,逆市跌超4%,一度成為標普500指數中跌幅最大的個股,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
【資料圖】
聯想到近期被空頭獵殺的特斯拉、蘋果,不少牛友驚呼這是“一天殺一只大白馬”的節奏,并開始為谷歌、英偉達、亞馬遜祈禱;
也有牛友激情喊麥,認為大盤權重股被殺估值是熊市尾聲的標志!
但話說回來,特斯拉、蘋果股價主要因需求疲軟問題而下跌,而向來是資本市場眼中的“優等生”的微軟,又是因何而逆市跌至近兩個月新低?
這一切都要從一份研報說起。
微軟增長引擎熄火?
其實很簡單,微軟周三大跌的導火索是來自瑞銀的一份研報。瑞銀周二發布報告表示,
微軟的Azure云服務正在進入(營收增速)陡峭下滑的階段,在2023/2024財年的表現可能要比許多投資者的測算更加糟糕。
與此同時,瑞銀警告稱云服務市場可能正在接近飽和狀態。
根據過往的經驗,智能云服務板塊的增速對于評判微軟財報成色極為重要。
在上一份財報中,Azure云服務的營收增速為35%。雖然云計算的增長抵消了不小來自PC市場低迷的壓力,但這個增速較往年的近50%明顯放緩了,是五年來微軟云業務最慢的增速紀錄。
隨著全球經濟面臨下行挑戰,大客戶減少開支,以微軟為代表的科技巨頭主營業務均面臨衰退挑戰。此外,由于能源成本上升,微軟云服務的利潤率也在惡化,尤其是在歐洲,云業務的利潤削減得更加明顯。據微軟CFO表示,該地區不斷上漲的能源成本給云計算服務帶來了8億美元的額外負擔。
按固定匯率計算,Azure云服務的增幅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低于公司預期。而該公司對2023財年第二季度云業務銷售增長的預測也并不樂觀:
微軟CFO預計,該季度的收入在523.5億-533.5億美元之間,低于分析師普遍預期的561.6億美元,智能云業務部門(包括Azure)的銷售額預計在212.5億-215.5億美元之間,低于華爾街預期的218.2億美元。
如此來看,瑞銀的警告并非空口無憑。
眾所周知,云業務在微軟整體業務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收入波動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微軟業績的整體表現。而一旦這個引擎出現停滯,微軟的業績就難言樂觀。
為此,分析師們一直在下調預期。數據顯示,分析師對微軟2023財年調整后每股收益的普遍預期在過去三個月下降了5.6%,對收入的預期下降了3.7%。
除了云服務外,瑞銀同時還預期,隨著更多企業削減工作崗位和降低商業軟件的支出,微軟的Office 365業務也將承壓。
瑞銀分析師表示,目前團隊對于微軟這只股票并沒有太多信心,看不到估值擴張的機會,并將微軟的評級從“買入”降為“持有”,并將目標價下調50美元至250美元。
但根據tipranks數據,目前多數華爾街分析師對微軟維持買入評級,未來12個月平均目標價接近每股290美元。
全球云市場、以及各大云廠商的增長情況如何?
IT 研究公司Forrester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公有云市場在過去十年間以每年3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長,增長最快的公司包括亞馬遜網絡服務 (AWS),其次是阿里云、谷歌云和微軟Azure。
Forrester預測,2026年之前,公有云市場將激增至1萬億美元,是2022年4466億美元的2倍多,未來4年年增長率將超過20%,但只有在全球排名前四的廠商占領著云基礎設施市場。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云基礎設施服務支出達631億美元,同比增長138億美元,年增長28%。
亞馬遜網絡服務(AWS)、微軟Azure和谷歌云仍然是前三大供應商,占全球云支出的63%,合計增長33%。其中,微軟Azure三季度同比增長35%,以22%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從歷史數據來看,微軟云業務的表現相對穩定。
Canalys分析師指出,受通貨膨脹和能源價格上漲的負面影響,企業不得不通過減少預算來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這可能會在短期內對云服務的需求造成干擾。再加上美元走強的沖擊,云服務支出的年增長率首次跌破30%。
但分析師同時表示,“頭部云廠商繼續推出新的基礎設施,以在全球范圍內吸引新客戶。與此同時,他們正在試圖通過新的產品和技術尋找下一個業務增長點。云服務滲透率的提高激發了廠商從云數據中提取價值的思考。谷歌和微軟都著重圍繞云數據和AI領域開發產品。未來的云服務市場有望通過云數據和AI來實現新的價值創造。”
編輯/phoe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