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在第十七屆深圳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展覽會(CIBF2025)期間,瑞能股份董事長毛廣甫接受《新華社》現場采訪,圍繞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核心議題,系統闡釋了瑞能股份在電池檢測標準體系構建和全生命周期價值管理領域的技術創新與實踐成果。在國家“雙碳”目標驅動下,瑞能股份憑借22年電池檢測技術積淀,正通過標準化建設與智能化創新,推動新能源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構建動態標準體系引領行業有序發展
近年來,隨著鋰電產品在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其安全性能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在電池技術持續革新、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的背景下,建立完善的電池全生命周期檢測標準體系,已成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前,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新型電池技術快速迭代,800V高壓快充平臺加速普及,這對現有檢測標準提出了全新挑戰。面對檢測標準的滯后問題,毛廣甫指出:行業標準是引導產業規范化發展的關鍵依據,必須建立與技術創新同步演進的標準動態更新機制,確保其科學性和適用性,更要形成“技術突破帶動標準迭代,標準升級促進產業發展”的閉環范式。
在行業標準尚不完善的情況下,瑞能股份率先將高壓串聯化成、高壓直流母線等前沿技術應用于電池化成分容等后段檢測環節,不僅幫助客戶實現節能降本,更推動能源管理向柔性化方向發展,為行業提供"技術先行、標準跟進"的實踐樣板。
毛廣甫強調,企業應主動將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實踐。主動積極參與標準制定,推動行業從”無序探索“到”有序創新“。作為行業標準制定的積極參與者,瑞能股份已牽頭起草《鋰電池和電池組充放電測試設備規范》這一測試設備領域的重要行業標準。同時,作為工信部鋰電池及類似產品標準工作組的全權成員單位,與國家及行業標委會、頭部企業保持深度合作,通過高頻次技術迭代持續推動檢測標準實現從"被動合規"到"主動引領"的戰略升級。
智慧檢測全鏈賦能實現電池價值躍升
在談及技術落地為客戶帶來的價值時,毛廣甫強調:要實現電池價值最大化,必須建立覆蓋制造、使用、回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體系。基于這一理念,瑞能股份依托深厚的鋰電測試技術積淀,構建了覆蓋電芯/PACK制造、儲能系統及新能源車后市場檢測全產業鏈的測試解決方案,以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助力客戶實現價值最大化。
在電池制造環節,瑞能股份突破傳統并聯化成技術局限,首創高壓串聯化成技術,推出光儲融合化成分容系統解決方案,通過硬件、結構的系統優化,結合瑞能EMS能量管理系統實現綠電最大化利用。同時搭載瑞能數據大模型技術,精準預測電池健康度并建立質量溯源體系,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顯著降低能耗成本。
在應用端,瑞能股份構建了覆蓋電池全生命周期的檢測設備體系,從源頭把控電池安全。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等后市場檢測領域,瑞能股份前瞻性研發的專用檢測設備與3月實施的《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新國標深度契合。其創新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與電氣安全檢驗設備",通過數據智能與硬件協同,將政策要求轉化為標準化檢測流程,不僅實現了檢測技術的前置化應用,更為新能源后市場服務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在回收端,瑞能股份通過與全球頭部電池企業戰略合作,其先進的電池分類分檢技術大幅提升了梯次利用效率,使電池生命周期價值得到最大化釋放,真正實現了從生產到回收的資源可持續循環。
目前,瑞能股份已為全球2000多家客戶提供電池測試設備和服務,構建了從生產到后市場應用的完整技術鏈。持續驅動”安全、成本、效能"協同優化,真正實現"電池全生命周期檢測"的價值模式,不僅幫助單個企業提升競爭力,更通過產業級解決方案加速全球能源轉型進程,讓每一塊電池都能釋放最大可持續價值。
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瑞能股份將繼續深化技術創新,推動電池檢測標準升級,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為全球新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