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嫌它土,大媽才往手上杵;先前說它俗,審美跟不上腳步;如今再看它,卻又潮又復古……從質疑大媽,到理解大媽,并最終成為大媽的“黃金搭檔”,中國Z世代上演“血脈覺醒”,在購買黃金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2025開年僅70余天,國際金價已漲超11%。據《中國黃金珠寶消費調查白皮書》顯示,國內76%的金店消費者年齡在25-35歲。Z世代作為互聯網原著民,大多出生在1995年至2009年之間,雖然自嘲是“躺平”的一代,但在關乎生活上限的核心問題上,卻有著清醒且敏銳的理財觀。尤其在當下黃金投資時,他們表現得異常堅定:增值就是硬道理,黃金才是硬通貨。
一個硬通貨 共振三重屬性
“第一批買哪吒金鐲的人已賺麻了”!
2月8日,看到這一話題沖上熱搜,李女士興沖沖地翻出了自己5年前購買的“乾坤圈”,直呼“沒想到”。原來,這款《哪吒1》聯名金手鐲,每克已從400多元暴漲至800多元,價格飆升100%,“相當于白撿了一個金鐲子”。
這位有著心理學背景的“95后”南京姑娘表示,當初購買金手鐲時,只是覺得設計精美,文化內涵豐富,沒想到金價上漲能帶來如此豐厚的回報。
人們的生活,通常不按既定劇本上演,未來的財富走向尤其如此。在不確定性激增的環境下,年輕一代愈發關切幸福、安全和穩定等核心生活要素。于是,黃金作為硬通貨,走進更多年輕人消費投資的視野。
與李女士的“沒想到”不同,恒友匯宏觀經濟研究室則認為:在黃金上漲周期,黃金所具備的商品、貨幣和金融三重屬性,形成了強大的共振效應,將為個體財富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黃金自古以來的貨幣屬性,造就了堅實的避險能力,而其珠寶商品特質,則提供了“悅己消費”的情緒價值。時下,它作為一種重要的金融資產,豐富了積存金、黃金ETF、黃金期貨等投資方式,不斷釋放更便捷、更高效的投資價值。
博時基金相關專家建議,投資者可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適當配置黃金資產,比例控制在7%-12%為宜。這樣既能追求收益,又能有效平衡整體風險。
黃金震蕩上行 金價站上2900美元
時間,是黃金價值的最佳見證人。
以年為周期,李女士購買的實物黃金,在時間中扎根5年,為她帶來了100%的收益;以月為節點,截至2025年1月末,中國央行黃金儲備報7345萬盎司,連續第三個月環比上升;以天為單位,2025開年僅70余天,國際金價已漲超11%。
金蛇狂舞之年,黃金迎來開門紅:現貨黃金掀翻天花板,每盎司站上2900美元歷史高位。黃金熱度居高不下,價格不斷刷新紀錄,其背后原因是什么?
“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恒友匯宏觀經濟研究室如是表示。
從國際環境來看,美聯儲降息預期觸底反彈,美元指數和美債收益率均止漲回落,對黃金形成利好;特朗普關稅和貿易政策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及其對經濟增長的潛在影響,有望維持黃金的避險需求;近期大量黃金回流美國,導致倫敦現貨黃金流動性急劇收緊,無疑也助推了國際金價。
從國內布局來看,除央行連續三月增持黃金儲備外,2月7日,金融監管總局還印發《關于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黃金業務試點的通知》,自發布之日起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黃金業務試點,更是點燃了國內投資者的熱情。
毫無疑問,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黃金展現出穿越經濟周期的能力。以近20年的公開數據來看,黃金雖歷經牛熊波動,但總體收益表現良好,年化收益率超9%,毫不遜色標普500等權益資產。
黃金十字路口 上車還是下車?
當下,金價不斷刷新歷史記錄。站上黃金投資的十字路口,是上車還是下車?投資者面臨策略和膽識的雙重考量。
此時,作為黃金消費的生力軍,年輕人選擇在權威數據中,尋找投資參考——2月5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2024年《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受高金價壓制,全球金飾消費量同比下降11%至1877噸。中國市場,2024年全年金飾需求總量為479噸,較2023年減少24%。
因此,謹慎的實物金消費者,在金飾價格熱中選擇冷處理,思考如何規避“消費主義”。而那些押注金價持續上漲的投資者,則在關稅政策、貿易戰、通脹擔憂的不確定性中,愈發堅定了黃金的確定性,轉而借道積存金等金融產品,分享新一輪“黃金盛宴”。
“體感”各異的淘金客,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投資策略。在金價歷史高位之下,機構投資者也給出了專業分析和建議。
高盛對短期金價發出預警,指出如果關稅的不確定性得到緩解,持倉調整正常化,金價有可能出現“戰術性下跌”,預計將回落至2,650美元;景順投資則表示,科技行業的動蕩正導致許多人質疑股市估值,黃金是最終的安全毯。
恒友匯宏觀經濟研究室認為,從長期資產價格運行的視角來看,在全球央行持續“去美元化”、全球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上升以及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黃金整體形態仍將處于上漲周期,考慮到美聯儲降息預期下調,以及目前金價有所超漲的現狀,預計短期內金價波動或將加大。建議投資者合理配置資產,關注低位布局機會。
當我們把黃金投資的問題拋給DeepSeek時,它給普通投資者的答案是: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決定是否繼續投資黃金。若看好其長期避險功能,可適度配置;若擔心高位回調,可部分獲利了結。
“不能用自己需要的錢,去賭一個不需要的錢。”如知名投資人段永平談投資時所言,每一次金價波動,都將重塑市場認知。展望2025,投資的邊界依然寬廣,保持耐心、恒心,或許才能在時間的長河里靜水流深,收獲金色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