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23年教育行業的韌性重啟,教育行業迎來充滿變革與機遇的2024。2024年12月17日至18日,新浪&微博2024教育盛典在北京盛大舉行。本次盛典以“教育的力量”為主題,探索教育行業的新趨勢,聚焦新時期教育行業發展趨勢,共話新時代背景下人才培養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寶存,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數字教育研究所所長曹培杰等專家、學者、高校代表、重點中小學校長、教育行業領軍人物、教育從業者、主流媒體代表近千人到場,共議數字化背景下人才培養的機遇與挑戰,探索高質量教育的更多可能。
年度分享
新教育孕育新未來
2024年,教育領域迎來了一系列新的變革與熱點,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到新質生產力,從AI教育到教育數字化轉型,從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持續增長到與6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每一個變化都預示著教育新時代的到來。教育質量與人才培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推動著教育新基建的建設和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教授曾多次參與新浪&微博教育盛典。顧明遠教授帶來了開場演講、年度分享《新教育 新未來》。他指出,基礎教育應為教育強國建設打好三方面的基礎:身心健康的基礎、終身學習的基礎、走向社會的基礎。新教育的特征是高質量、高效率、個性化、國際化、終身化、數字化;新教學的特征就是主體性、全球性、綜合性、研究性。對此,教育深入改革,首先要轉變觀念,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個性化,重能力、重發展;培養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重過程,重形成。此外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讓普遍創新人才中脫穎而出。
年度教育大咖說
聚焦未來教育變革新趨勢
新浪&微博2024教育盛典《教育大咖說》環節,四位教育領域的大咖帶來了自己2024年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教育思考,詮釋他們眼中不同的“教育的力量”。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分享了《面向2035的未來學校》。他指出,新一代的人工智能不再完全依賴前人或者現有的知識體系,而是可以自己做出判斷、做出創造,這對以知識的生產為己任或者為中心的學校,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挑戰。面對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未來學校應該有“五化”特征:個性化、終身化、智能化、人本化、多樣化;未來學校需要重點培養學生四個方面的能力: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學習能力、社會責任和情感能力;未來學校建設要以角色轉變為支點,重塑學校與外部的關系、重塑學校與師生的關系。他建議,未來學校要以人工智能為抓手,推進人工智能教育設施的建設、推進未來教師建設,并實現學校的頂層設計創新、引領校園文化的創新。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學生數字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寶存以《學生數字素養框架的國際經驗與本土建議》為主題進行了分享。劉寶存院長對比分析了國外學生數字素養的共性指標和個性特點。他建議,根據國際上存在的主要數字素養框架以及相關的政策,建構學生的數字素養框架,包括八個一級維度和三十二個二級維度,其中一級維度包括“公民、軟件操作、信息與數據、數字溝通與協作、數字內容創造、數字問題解決、數字安全、數字學習與發展”八個方面,每個級別都由若干二級維度組成。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數字教育研究所所長曹培杰長期關注教育數字化研究,帶來了《邁向教育數字化轉型之路》主題分享。他認為,人工智能時代,更需要明確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教育部發布的人工智能教育文件中提到倡導任務式、項目式、問題式學習,在此背景下,技術賦能將會打破班級、年級、學科的界限,教學組織將會變得靈活、彈性。他認為,教育數字化不是冷冰冰的,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賦能以后,算法的偏見、信息的繭房,所以教育的數字化還是要按照教育的規律來辦,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要按照教育的規律辦事,也要辦有溫度的教育數字化,教育數字化有了溫度也就有了力量。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人工智能這一戰略性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也與日俱增。北京中學常務副校長劉乃忠以《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為主題,探討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引導孩子駕馭科技之力,挖掘并釋放自身無限的創造潛能。他認為,經驗生長有連續性原則和交互性原則,對此,教育需要關心孩子經驗的生長。他以北京中學開展的中華文化尋根之旅為例,展現了經驗生長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他指出,我們面對人工智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包括三個方面:擁抱使用,智能高效,不要排斥也不要恐懼;在實踐體驗中復古式創新;在新時代要做揚長成人的教育。
年度家庭教育論壇
共筑青少年心理健康新防線
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年度家庭教育論壇》這個環節,新浪教育育兒主編,微博母嬰/青少教育負責人雷蕾與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主任崔永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國民心理健康評估發展中心負責人陳祉妍,昆明丑小鴨中學校長詹大年,知名主持人、教育人王芳,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央視《超級育兒師》特約專家蘭海,共同探討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成因、影響以及解決方案。
崔永華指出,抑郁癥狀不等于抑郁癥,基于目前的研究,包括抑郁癥在內,所有精神心理疾病病因都還不清楚,但多數被認為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共同作用的結果。其環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等。他認為,抑郁就像感冒發燒一樣,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需要科學規范地治療,才能真正讓孩子的社會功能得到徹底的恢復,真正回歸到生命應有的樣子。
王芳以一位母親的身份現身說法,鼓勵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積極的人生目標,給孩子一個目標、一個愛好、一件可以一生從事的事情,讓孩子有事想做,有目標想實現。
蘭海認為,當前的評價標準過于單一,當出現大量的心理問題,前期是情緒問題,積累到了最后形成心理問題,大部分就是和評價體系有關。家庭和徐誒笑傲必須樹立多元的評價標準,才能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社會位置和價值。
詹大年認為,學校要重視制度設計、課程設計、文化設計,要讓孩子覺得上學“好玩”,丑小鴨中學的課堂是學習共同體課堂,讓孩子在學校的任何場合感覺到自己是主體,有參與感,力求為學生提供一個身心健康的學習場域。
陳祉妍曾連續多年進行青少年調研,睡眠不足、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減少、同伴關系疏遠、家庭陪伴減少等都會影響青少年的情緒。她呼吁社會各界形成有機聯動機制,從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入手,營造一個支持性環境,全面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
塑造主流教育輿論新格局
主辦方、微博潮流與健康事業部總經理李梁在致辭中指出,新浪&微博2024教育盛典延續十六屆活動的傳統,依然以“教育的力量”為主題,探討和展望未來教育的新趨勢、新挑戰。
以2024高考為例,其間在微博平臺上有188個與專業選擇相關的話題登上熱搜榜,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和從業者紛紛在微博分享見解,為考生提供了2024年高考專業技術化、實用化、多元化的信息趨勢和專業人士的獨家見解。
伴隨著社會的高期待,學生學業壓力劇增,青少年成長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平臺,微博一方面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積極扶持心理健康內容和創作者,并發揮平臺能力,聯通心理和教育領域資源,為青少年心理保駕護航;另一方面調用產品機制,設置用戶服務模塊,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預防與干預渠道。
微博也積極關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對教育領域的影響。12月17日,新浪&微博2024教育盛典—國際教育峰會以“向新而行,蓄勢致遠”為題,匯聚百余位國際教育行業領軍人物、海內外國際教育專家,通過主題演講、圓桌討論和報告分析等形式,共同探討國際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峰會現場還發布了由新浪教育、微博教育、擇校行聯合打造的《2024國際教育選擇與需求洞察報告》。該報告以64+城市擇校階段家庭為樣本,結合線上線下萬余份調查數據,結合內外部環境變化,全面分析國際教育家庭的選擇和需求,為擇校家庭提供擇校參考,為行業提供一手數據推動其轉型升級。
展望2025,新浪微博教育將進一步深耕素質教育、國際教育、職業教育等關鍵領域垂直內容生態,圍繞領域先進和熱點話題,通過資源整合、技術賦能等方式,為合作伙伴和內容創作者注入強勁動力,持續為推動中國教育事業的均衡與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