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北京教育信息化產業聯盟人工智能教育專業委員會第一屆理事會暨2024年人工智能賦能中小學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成功舉辦。會議由北京教育信息化產業聯盟主辦,北京教育信息化產業聯盟人工智能教育專業委員會、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承辦,北京市房山區教育信息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協辦,學科網、行行AI支持舉辦。現場,近200位來自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地的知名專家、教育局領導、中小學校長以及一線教育工作者、人工智能技術支持單位代表等參會。
北京數字教育中心主任田鵬,北京市房山區教育信息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呂寶新,保定市電教館研究室主任魏星,北京市大興區教師進修學校數字教育研究部主任助理任麗雅,北京師范大學李玉順教授,首都師范大學方海光教授,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校長陳德收、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校長王萌、北京中學潤豐分校書記王雪梅、北京教科院舊宮實驗小學校長王學武等數十位學校領導,北京教育信息化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學科網創始人、總經理陳學藝,行行AI董事長李明順等參會。會議由北京市房山區教育信息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梁一凡主持。
本次會議隆重舉辦了北京教育信息化產業聯盟人工智能教育專業委員會授牌儀式,并圍繞“人工智能賦能中小學創新發展”的主題,邀請人工智能教育專家、省市區域教育局代表、人工智能示范校進行相關分享,深度研討人工智能賦能中小學課堂建設,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數字轉型與智能升級。
領導致辭
▲ 北京數字教育中心主任田鵬致辭
北京數字教育中心主任田鵬為會議致辭。田鵬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北京市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及數字技術等各項優勢,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并開展了一系列實踐和探索。根據《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工作方案》和指南,將全覆蓋開展書記、校長、中層管理干部人工智能專題培訓,將人工智能融入到學校辦學過程當中。希望北京教育信息化產業聯盟人工智能教育專業委員會積極發揮平臺優勢,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通過智能技術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改進及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
▲ 北京市房山區教育信息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呂寶新致辭
北京市房山區教育信息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呂寶新為會議致辭。呂寶新介紹,房山區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全方位應用,尋找區域教育發展的新動能,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升級了全區課堂智能裝備,并積極探索了數智融合的教學應用場景,包括深入實踐雙師課堂、智能英語聽說課堂、智能作業、智能體育和課堂教學診斷等人工智能教學應用實踐。期待北京教育信息化產業聯盟人工智能教育專業委員會聚合多方優勢,帶動區域和校際間的協同創新,為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提供交流合作的場域,開啟發展新航程。
▲ 北京教育信息化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學科網創始人、總經理陳學藝致辭
北京教育信息化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學科網創始人、總經理陳學藝代表主辦方致辭。陳學藝表示,北京教育信息化產業聯盟一直致力于推動教育信息化跨學科、跨部門、跨行業的深度合作,在教育部門、學校、技術研發單位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及合作的平臺。聯盟人工智能教育專業委員會將持續發揮引領和推動作用,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教育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他還強調,教師始終是教育的核心,要尊重并發揮教師在推動教育變革中的主導作用,讓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學校領導和教師所用,賦能校園管理和教學教研等工作。
授牌儀式
北京教育信息化產業聯盟人工智能教育專業委員會于今年8月正式成立,在本次會議現場隆重舉辦了授牌儀式。在授牌儀式上,北京教育信息化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陳學藝為聯盟人工智能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陳德收頒發聘書;專委會理事長陳德收為副理事長及副理事長單位、理事及理事單位、秘書處、人工智能技術支持單位會員代表授牌,并為專家組頒發聘書。
主題分享
首都師范大學數字化學習實驗室主任、北京市教育大數據協同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數學教育技術應用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方海光教授作《人機協同教學理論構建和實踐探索》主題報告。方海光結合AI和大模型教育發展、教育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國產化和創新等背景,解答了“為什么人類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發展方向是人機協同教育?”的問題,并從人機協同教學源起、理論初探、應用視角等方面構建理論體系,對大模型在教育應用進行分析,提出了教學實踐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規范和建議。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慕課發展中心主任、北京市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應用創新研究基地負責人、教育部基礎教育信息化教學指導專委會委員李玉順教授作《系統觀念視角下的數智賦能教育創新——解析北京人工智能教育應用新進程》主題報告。李玉順詳細介紹了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全景和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工作方案,他表示,數字技術發展為教育各類要素創新提供了可能,為實現系統性、躍升性變革提供了條件,要以生態觀理解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特征,從智慧課堂到智慧校園、國家/區域智慧教育云平臺、“互聯網+”“智能+”服務生態,實現以數智驅動現代教育治理。
北京市大興區教師進修學校數字教育研究部李勇作《“新三個課堂”構建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大興模式》主題報告。李勇介紹了大興區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總體規劃,提出了“以智助教、以智助學、以智助研、以智助評、以智助管”的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目標,并結合大興區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研究工作室的情況,對智慧課堂教學實踐研究項目及未來教師培養項目進行解讀。
保定市電教館研究室主任魏星作《保定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主題報告。魏星表示,保定市對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現狀進行了充分調研,并聯合高校、圖書館等對中小學主流課程資源進行了調研,通過在中小學開辦人工智能課程、加強人工智能師資培訓、先行試點等方式聯動創新,實施智慧教育。保定市將繼續圍繞“智慧賦能,樣板引領;區域共建,資源共享;區域聯動,協同發展”的規劃,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北京宏志中學創新研究部主任彭敏作《擁抱人工智能 智享美好未來》主題報告。彭敏從人工智能賦能宏志創新發展頂層設計、實踐探索、學校高質量發展三大方面,介紹了宏志中學人工智能教育發展經驗。學校已經在多個教學場景使用了豐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工具,包括AI課堂分析系統、數字人應用、精準教學平臺、AI作業駕駛艙、AI聽說、AI作文輔導、AI作文批閱、AI閱讀、AI體育以及AI心理驛站等,全面提升師生人工智能素養,培育具有人工智能創新潛質的時代新人。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校長王萌作《人工智能賦能學校師生共進式發展》主題報告。王萌介紹了北京十一中信息化發展歷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學生個性化學習與教師能力提升,在備課、授課、作業、輔導、考試等教學場景通過智能技術的應用全面助力師生發展。比如,AI智能作文寫作及批閱、AI聽說互練、AI課堂評價分析、AI心理健康等等,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實現自我專業成長,促進教育技術創新應用能力發展。
北京中學潤豐學校書記王雪梅做《融合創新 智引未來——AI賦能課堂教學評價 助力師生成長》作主題報告。王雪梅介紹了學校智慧校園建設整體情況以及潤豐“AI賦能育人”生態模式,學校構建了AI課程結構,拓展了校內外數字化育人路徑,并組建了由校長書記牽頭,AI項目研究院為核心,信息技術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參與的數字化建設團隊,形成了以數字化變革為核心,以軟硬件一體化整合為支撐,集智慧管理、智慧課堂、智慧課程、智慧學習、智慧服務于一體的學校智慧校園建設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豐臺學校副校長金鑫作《人工智能助力學生科創研學的探索研究》主題報告。金鑫表示,科學教育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重大作用。歷次科技革命都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和變化,要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用新技術。科創研學的技術歷程從機電結合到傳感運用、物聯網接入,現在進入人工智能賦能階段。學校可以借助新技術的力量和各種創新的方法,探索科創研學的新途徑。
北京教科院舊宮實驗小學校長王學武作《精準施策,精彩成長一一人工智能賦能質量提升》主題報告。王學武介紹,學校于2014年建校,建校伊始便確立以教育信息化為學校的辦學特色,步入“人工智能,精準提質”的3.0時代,學校以課題研究、項目開展等多種方式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全面融入教學與管理的各個環節。未來,學校將打造智慧課堂,基于智慧教室環境,實現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數據驅動精準教學,并深化數據應用,建設物聯閉環,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提升學校管理智能化水平。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豐臺實驗小學信息網絡傳媒中心負責人冷雪峰作《人工智能賦能“豐·實教育”創新發展》主題報告。冷雪峰表示,學校從五大課程、五課堂理念、五大路徑等方面開展各類工作,數智教育天然具有交叉學科特征,豐實課程也在開啟、逐步改變育人方式,探索數智教育賦能豐實教育實踐。他還從教學實踐、科學社團、人工智能社團、雙師課堂等方面,展示了學校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方面的新探索案例和成果。
天津閩侯路小學副校長王彩云作《數字化賦能語文課堂學習方式轉變》主題報告。王彩云以語文課堂學習為案例,展示了探索生成性人工智能賦能語文課堂表現性學習的可能性。她說,依托數字技術,可以獲得多樣化語文課堂學習的真實體驗,比如通過構建跨時空語文學習場景,拓寬自主思維的空間;通過捕獲學生思維,促進深度學習的發生。新技術可以“讓過程看得見、讓思維看得見”!
唐山市開平小學副校長龐立民作《構建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厚植“閱歷文化”教育根基》主題報告。龐立民介紹,開平區始終將教育信息化應用作為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大戰略性舉措,充分利用數字化賦能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學。學校在2024年1月被教育部命名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緊緊圍繞“1355”人工智能教育體系,深化人工智能課程應用,從頂層設計、支持保障、課程設置、師資培養、教學探索五大方面,全面構建規模化、常態化、高質量、可復制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核心目標。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教育,積極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本次會議的舉辦,進一步推動了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加強了區域及學校之間的人工智能教育建設經驗交流和分享,未來北京教育信息化產業聯盟人工智能教育專業委員會將進一步組織各類活動推動教育智能化進程,助推教育創新發展和教育強國建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