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8日,2024低空經濟大會在安徽蕪湖盛大召開,新晨科技受邀參會,展出自主研發的“一體化低空空域申報平臺”、“低空綜合監視平臺”等多款低空領域明星產品及相關技術,吸引了一眾領導、行業專家及技術愛好者前來參觀,一展國家空管數據服務領航者的風采。
新晨科技展區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大會期間,新晨科技與北京大數據研究院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集雙方所長推進低空經濟大數據研發與應用,聯手為航管及低空經濟提供數據服務,搭建低空經濟人才培養實訓平臺。新晨科技總經理張燕生、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蔡紅宇、海軍航空兵部原副部長胡震濤以及國家空管領域院士、國家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領導等重磅嘉賓共同參與、見證了合作簽約儀式。
新晨科技總經理張燕生(右),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蔡紅宇(左)
新晨科技始終致力于金融科技和國家空管領域的軟件開發和平臺建設,在國家空域管理數據平臺建設和服務方面積累了豐富且扎實的技術經驗。值此低空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藍海開拓時期,新晨快速將領先的空管數據信息服務能力平移至低空保障領域,為低空保障確保飛行安全、提高飛行效率等提供支撐,業務實力得到行界廣泛關注和認可。
新晨科技總經理張燕生表示:“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部分,正成為推動國家經濟高速增長的強大動力。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與北京大數據研究院的合作水到渠成。新晨科技的數據積累、業務優勢與北京大數據研究院領先的科研能力將強強結合,貢獻更大的力量。我們也希望這次合作能夠成為一個契機,吸引更多政、產、學、研的伙伴加入,形成更廣泛的影響力及助推力,攜手推動我國低空經濟加速發展。”
簽約儀式嘉賓合影
北京大數據研究院是在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大學支持下,由知名數學家鄂為南院士牽頭組建的國內領先大數據研究機構。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蔡紅宇指出,大數據研究院深耕大數據的理論、建模和場景應用,最急需的是尋找合適的場景,而低空經濟是未來數據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蔡紅宇認為,低空經濟發展可能需要先從監管層向下做,這正是新晨科技的典型優勢。
與會嘉賓代表胡震濤表示,新晨科技作為航空領域數據的主要生產商,在航空領域也有很高的地位,此次借助與北京大數據研究院的戰略合作,相信今后會在低空發展領域,乃至國民相關的所有飛行航空領域作出更大的貢獻。
對于未來在低空領域的開拓布局,新晨科技信心滿滿。低空經濟發展部副總經理張凱表示:“27年金融科技研發經驗、20年國家空管項目研發運維經驗、7年飛行申報平臺研發運營經驗,練就出我們應對高精度、大流量、高復雜、高安全等嚴苛業務需求的技術底氣。未來我們將重點布局低空飛行管理服務平臺和低空防務平臺,同時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隱私計算和區塊鏈等創新技術為低空業務進行加持,致力于將低空產品打造成公司的‘第二張名片’”。
低空經濟發展部副總經理張凱為來賓介紹新晨低空核心產品
新晨低空空域申報平臺:可提供一體化申報服務,實現空域申請、空域審批、空域監視、空域使用等全過程“一站式”服務。平臺集成了審批流程,并與相關部門協調,實現快速審批,有效消除“黑飛”隱患,并可滿足不同空域用戶、各類低空活動場景空域使用申報需求。該申報平臺已在上海、山東、黑龍江、吉林等地落地。截至2023年底,系統為各地氣象人影部門作業和通航飛行用戶提供空域使用計劃申報服務,共計保障人影作業1萬余次,通航飛行6萬余架次,飛行總小時數9萬6千余小時。
新晨低空綜合監視平臺被譽為“守護天空的智慧之眼”。該平臺融合北斗、雷達、ADS-B、高精度光電、頻譜偵測等各類探測感知設備信息,結合城市地理和氣象等環境信息,實現了低空運行場景下的空地一體化態勢展示能力,既可獨立部署,也可為低空運行管理/監管平臺、低空運行服務平臺、低空反無平臺等提供綜合監視支撐,滿足用戶多場景低空綜合監視需求,從容應對未來低空飛行活動面臨密度高、流量大、用戶多的管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