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縣域發展與治理創新論壇啟動儀式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研討會在北京北大博雅國際酒店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縣域發展與治理創新論壇組委會主辦,北京鈷邦咨詢中心承辦,北京大學中國縣域發展研究中心、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四川大學中國縣域發展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支持。
縣域發展與治理創新論壇啟動儀式由論壇秘書長胡永佳主持。胡永佳表示,論壇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學術推動發展,將依托相關領域富有經驗的理論家、科學家、企業家和實務工作者,圍繞縣域發展與治理創新,共同學習研究相關理論和政策,跟蹤國內外先進經驗,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學術講座、經驗交流、建言獻策、成果轉化、招商引才等活動,深入分析制約縣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治理的難點痛點問題,促進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產學研之間、各生產要素之間互利合作、融合發展。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公共治理研究所所長燕繼榮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在新的發展格局下,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充分發揮縣域的特色優勢,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提升縣域經濟的競爭力,推進區域協同發展,促進國家全面現代化。同時,我們也需要積極探索縣域治理的創新模式,提高治理效能,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他表示,北京大學縣域發展研究中心積極參與搭建縣域發展與治理創新論壇這一交流平臺,期望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探討縣域經濟發展和縣域優化治理的新舉措、新方法。
論壇啟動儀式上,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研究員作為論壇學術顧問,為燕繼榮教授、王敬堯教授兩位專家頒發了學術委員聘書。多位專家共同為縣域發展和治理創新論壇啟動揭牌。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由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燕繼榮主持。在主旨發言環節,農業農村部原常務副部長尹成杰指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基石,而產業振興則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從2013年到2023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元的“千億縣”數量從9個增至59個,這充分展示了縣域經濟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潛力。這些“千億縣”不僅在經濟總量上有所突破,更在產業結構優化、創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他強調利用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新模式、新賽道、新業態,是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認為,縣域經濟是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底盤,承擔著經濟大循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財政金融改革創新有助于推動縣域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縣級財政職能應有貫徹系統論思維的統籌兼顧,從保障政府運轉、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扶助弱勢群體等托底功能,到特定的如支持產業增長點和重點建設項目等政策傾斜,并與科技金融、數實融合、政策金融--普惠、小微、養老、綠色金融和PPP等積極配合,協調呼應。只有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創新發展、加強城鄉融合等措施,才能不斷激發縣域經濟的內在潛力和活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勁動力和堅實支撐。
燕繼榮主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研討會
在專題發言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強調了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性。他指出截止2023年我國人均GDP達1.27萬美元,即將跨越高收入經濟體的門檻,目前全國城鎮化已經達到66.2%,進入到城鎮化中期階段,具備全面推進城鄉融合的條件。他認為縣域發展最終要融入城市進程中,要促進要素在城鄉之間的雙向流動,推動縣域之間的合作。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副秘書長郝永平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邏輯和歷史進程,分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質要求、重大原則,以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和需要正確處理的重大關系。農業農村部原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表示縣域經濟是城鄉融合的大平臺,應統籌縣域產業、基礎設施等多方面協同發展,注重新舊動能轉換、市場主體培育與營商環境優化。通過擴權強縣、創新體制機制等舉措,縣域經濟得以積蓄起強勁動能,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底盤。目前百強縣主要以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山東沿海地區為主,未來要繼續加大農村改革力度、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助力縣域經濟更加均衡、協調、高質量發展。四川大學中國縣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敬堯針對當前縣域經濟面臨的挑戰和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他認為,應進一步完善縣域財政體制,增強縣域財政實力和自主發展能力;同時,還應加強縣域治理的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治理主體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此外,西部區域還應注重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共同繁榮。北京大學電子政務研究院榮譽院長楊鳳春強調傳統產業必須加快數字化轉型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他提出,縣域地區應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積極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民革中央原一級巡視員蔡永飛詳細解讀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與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相關的十八項措施。他表示黨的三中全會決定通過多種方式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包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因地制宜發展生產力、完善區域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以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深化基層治理創新等。縣域發展與治理創新論壇秘書長胡永佳指出,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大背景下,縣域經濟發展需要自覺適應和落實“規范招商引資法規制度、明確財政獎補和稅收返還等優惠政策實施界限、嚴禁違法違規給予政策優惠行為”等要求,切實培育出自己內生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掌握先機、占據主動。他認為未來招商工作將更加專業化,可以通過優選產業招商方向、創新招商模式、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區域與國際合作等措施,有力推動招商引才和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在互動交流環節,與會嘉賓們積極發言,分享自己在縣域經濟發展與治理創新方面的經驗和見解。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縣域領導和企業代表們圍繞著縣域經濟的規劃引領、特色產業培育、科技創新驅動、人才培養引進、生態環境保護等關鍵問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優化頂層設計,貫徹因地制宜,發揮縣域各類主體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奮發有為的姿態、改革創新的精神、開放合作的舉措不斷破解各種難題,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縣域經濟定將迎來更加繁榮、更高質量和可持續的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