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市文資中心”)向獲得“房租通”“投貸獎”資金支持的3300余家企業撥付資金,共計3.17億元,有效提振文化產業發展信心、促進文化金融融合、鞏固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其中,2761家小微和初創文化企業獲得“房租通”補貼2.02億元,613家文化企業和金融機構獲得“投貸獎”資金支持1.15億元。
持續優化服務,高效助力融合發展
市文資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有效推動文化金融、文化科技融合,助推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在‘投貸獎’及‘房租通’實施過程中,采用了廣泛宣講與深入了解相結合的方式,持續優化政策服務方式。”
申報期間,市文資中心聯合各區文促單位、市級文化產業園區運營方以及金融機構,開展了政策宣講系列活動,對政策情況進行了深入解讀,金融機構與文化企業就企業關注的文化金融創新產品進行了深入交流。同時,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和新媒體平臺,擴大政策宣傳覆蓋范圍,提升政策知曉度。
文化科技融合催生出了新型業態文化,創新出了數字文化生產新模式,能夠推動文化數字化轉型和創新性發展。“房租通”“投貸獎”因政策的普惠性和廣泛性,在新型業態發展前期就能夠給予資金支持,助力企業發展。為深入了解科技企業發展情況,市文資中心對50余家文化科技融合企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踏勘,進一步了解了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新技術、新領域。據統計,35.13%的獲“投貸獎”支持企業具有鮮明的文化科技融合屬性,其中,股權融資類支持的文化科技融合企業占比更是達75%,政策資金助力文化科技融合企業的迅速發展勢頭。
發揮政策效果,驅動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在促進經濟增長、保障就業、活躍市場、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房租通”政策針對小微和初創文化企業辦公房租進行補貼;“投貸獎”政策的初衷就是緩解文化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支持文化領域的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兩個政策互為補充,形成梯度。據統計,獲得資金支持的中小微企業數量占比達98.93%、獲得資金占比為98.3%,持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這些企業在提供就業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反映了當下文化企業恢復發展的良好勢頭。據了解,獲得“投貸獎”資金支持的企業員工人數合計3.79萬人,與去年相比增長4.52%,戶均企業員工人數由2022年的56.54人增加至2023年的64.09人,增長13.35%。在“房租通”政策支持下,企業穩定發展得到了一定保障。據統計,近兩年有663家企業的員工人數有增加,占比為24.01%;1284家企業的員工人數保持穩定,占比達46.50%。
降低經營成本,推動企業聚集園區
“房租通”政策對文化企業一定比例房租補貼,“投貸獎”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兩個政策為文化企業提供了實質性的支持,幫助企業有效降低經營成本、緩解經營壓力。
“房租通”政策在堅持普惠的同時又有側重,對入駐市級文化產業園區的企業提供了不超過30%的辦公房租補貼,其他補貼比例不超過20%。這一政策旨在鼓勵文化企業入駐北京市級文化產業園區,進行孵化、發展和壯大。據調查,“投貸獎”政策支持的企業,越來越多的愿意在園區聚集,不僅有助于打造規模化、集聚化的文化產業格局,還促進了園區內企業之間的供應鏈和產業鏈整合與合作。據統計,此次獲“房租通”資金支持的企業中,入駐市級文化產業園區的企業就有530家,獲支持資金近0.49億元。592家獲得“投貸獎”資金支持的文化企業中,232家入駐產業園區的企業獲得支持資金4,248.65萬元,近半數資金被園區內文化企業獲得,園區對產業的集聚效應明顯增強。
吸引社會資本,持續激發市場活力
文化產業是北京市重要的支柱性產業。據統計,近三年來,北京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連年增長,占全市GDP的比重也逐年提升。2021年,北京文化產業增加值4509.2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9.6%,占全市GDP的11.0%,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
作為北京市支持文化產業的“拳頭”政策,“投貸獎”利用財政資金,有效引導撬動了社會資本對文化行業的資金投入。據了解,2023年“投貸獎”吸引債權投資382.82億元,股權投資近3.6億元,財政資金撬動比達415.51。申報資金的金融機構有超四分之三表示,“投貸獎”政策大大提升了金融機構對文化企業的關注程度,并表示,“投貸獎”政策不僅僅是政府給予金融機構的一項榮譽,是支持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持力量,還為激發文化市場活力提供了持續動力。
北京市文資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根據文化企業的發展狀況,結合當前發展出現的新業態、新領域,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政策,提升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發揮龍頭文化企業對產業的帶動作用,健全文化企業梯度培育機制,通過實行政府引導和運用市場化手段,推動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